• 606阅读
  • 0回复

民主柬埔寨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2
第6版()
专栏:

民主柬埔寨纪行
本报记者 王志光
三、战地医院
在民柬控制区访问期间,我们参观了一些建立在丛林深处的医院,这些医院不仅治疗部队伤病员,而且为附近群众服务。北部山区国民军某后方医院就是其中的一个。3月上旬的一个上午,烈日当空,我们穿过山道,来到一片林间空地,几座四面通风的茅草棚稀疏地座落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这里就是医院的病房、手术室和药房。医院女院长伦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医护人员一切为了前线、自力更生艰苦创院的动人事迹,使我们深受感动。
1981年6月份,正是雨季,连续的滂沱大雨使得道路泥泞难行。战场形势的发展急需在这里建立医院收治伤病员。女院长伦和两位外科医生率领一支由医护人员和运输队员组成的30人的队伍奉命来到这里,担负着创建医院的任务。除两位外科医生外,其余都是女的。在这片荒地上,他们开始了紧张的战斗。女院长亲自带领战友们冒雨上山伐木、锯竹和采摘坎玛树叶(一种不易燃烧的用来覆盖房顶的材料)。当时,在这人迹罕到的森林里,不仅有毒蛇、野兽,还有敌人埋下的地雷。但是,他们想到前方同越寇浴血奋战而负伤的战士急需治疗,就增添了无比的勇气和力量。两位外科医生带领另一批战友加紧平整地基,搭盖草房。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连续的劳动,使许多人体质下降,疾病缠身,最多的时候有一半人生病。但是,任何困难和危险都阻挡不住他们前进的步伐。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第一批茅草棚盖起来了,一所新的战地医院在灌木遍地、杂草丛生的山坡上诞生了。
脸庞黝黑、个子瘦高的外科医生潘,今年32岁,是医院主管技术的副院长。他刻苦钻研业务,勇于实践,不仅有很好的技术,更具有崇高的救死扶伤精神。他1971年参军当卫生员,1975年在金边医院工作时,曾跟随现任卫生部长秀臣博士学习外科医疗技术。1979年越南军队入侵后,他随部队撤退,先后在几个医院工作。1975年以来,他亲自做过胃肠吻合手术20例,截肢20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来到一座面积不大的茅草棚前,几位身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在忙碌地工作,铺着白布的台上整齐地放着盛有各种颜色药水的玻璃瓶。院长告诉我们,这里不是药房,而是医院的制药车间。这个地区疟疾流行,严重地影响着战士们的健康,而治疗疟疾的奎宁却十分缺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院经过试验,在设备简陋的情况下,利用当地一种叫班多毕藤的植物根部磨成的粉末,制成一种能防治疟疾的片剂和针剂。经过试验,效果很好,不仅部队用,附近群众也用。这个车间还能自制维生素C、葡萄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等,医院用药的自给率达到50—60%,不仅大大缓和了缺医少药的紧张状况,还可支援附近医院。
现在,这个医院的工作人员已从原来的30人增加到80人。为适应战争环境,他们把全体人员分成三部分,分别从事医疗、运输和生产,他们把这种办法叫做“三三制”。这样就能保证医院在动荡变化的情况下顺利开展工作。院长告诉我们,随着形势的发展,医院正准备进一步扩大。
(待续)
(附图片)
民柬国民军后方医院的医务人员利用当地植物自制防治疾病药品。
张万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