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全攻全守 高快结合——谈谈我国男子排球的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2
第8版()
专栏:

全攻全守 高快结合
——谈谈我国男子排球的发展
孙代章
最近我们观看了全国男排甲级队的训练和比赛,感到我国男排在“全攻全守、高快结合”等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
全攻全守是当代排坛发展的趋势,参加比赛的各队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尤其是福建队和八一队。他们都是四二配备。场上6名主力中虽然防守尚有不足,但基本做到了能攻能守,进攻上六轮比较平均,强弱轮差距不大,拦网也没有明显“缺口”。
在发展高度、力争制空权的同时,抢占时间和空间,增加快速变化的进攻,是排球发展的又一新趋势。各队在保证高度的同时,在原有三差(位置差、时间差、空间差)及各种快攻技战术的基础上,普遍增加了跑动进攻。上海、福建队利用交叉换位造成局部二打一的战术;江苏、北京、北京部队在三轮两点进攻中,利用一快一跑动结合后排进攻和平拉开的打法;湖北队两名左手二传全力跳起的高点传球,两次打吊结合转移快攻的战术;浙江队的高点快球,都各具特色。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原来个别队采用的后排进攻(三米限制线后起跳)扣球,这次联赛各队都较普遍采用,而且有所创新,成为主体快攻的组成部分。
发球的攻击性增强,变化增多,令人高兴。为了遏制对方一攻的多变战术,破坏对方的一传,各队普遍重视了加强发球的攻击性的训练,发球得分率增加,迫使对方一传到位率下降。发球的形式也增加了。
但是,我国男排还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首先,新生力量的成长不十分理想,除八一队主力是三老带三新,少数队主力补充了新队员外,其他队仍基本是老队员,年龄在十九、二十岁,条件好的选手在主力阵容中还不多见。
第二,注意进攻而不注意防守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后排防守比前排拦网更弱。这说明,在训练和培养新队员时,不光要重视网上高空“扣拦”,更要在“下三路”上下功夫,在防守、串联技术上精雕细刻。
第三,主攻手的强攻实力和个人技巧仍显不足,培养年轻有实力的重炮手或技巧型的炮手,是我国男子排球的重要任务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