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跟机器人下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2
第8版()
专栏:

跟机器人下棋
二十岁的上海姑娘吴晓莹棋艺不凡,最近国家体委授予她国际象棋大师称号。在她四年的正式棋龄中,遇到过一场有趣、难忘的棋赛——与机器人下棋!
英国电子公司派来“超级大师”
故事发生在举行亚洲第十区女子个人赛的时候,地点在菲律宾的碧瑶市。当时参加的女棋手只有15个人,逢上单数,赛程安排遇到一定困难。英国电子公司得悉后,自告奋勇派来了一位“超级大师”——最新生产的电子计算机。公司经理在赛场宣布:“机器人已经输入了100多名特级大师和大师的棋谱、棋局,它可以和这次比赛的任何棋手对抗。”为了显示这位“大师”的权威性,电子公司特地聘请菲律宾的“明珠”——亚洲著名的象棋特级大师托雷担任操纵员。同时大会也规定,每个棋手都必须和这位机器人交锋,胜负不列入正式成绩,但要公布于众。
这是一个意外的挑战!比赛开始,机器人大显身手,第一轮就把菲律宾的女子冠军丰塔尼拉击败了,第二轮又战胜了菲队的另一名好手兰妮,第三轮战和。电子公司经理看到机器人连连获胜,脸堆笑容,得意洋洋。
上海姑娘吴晓莹面对“怪物”作战
吴晓莹是在第五轮迎战机器人的。这位年轻的姑娘既感到神秘,也有些紧张。事前她想象不出会对弈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象电影《未来世界》里的机器人,还是象在电视中看到的庞然怪物?直到临场才发现,和她交锋的却是一台精致的电子计算机,紧张心情一下消失了大半。
她再仔细观察,这台黑色塑料壳的计算机比国产的二喇叭录音机稍大一些。荧光屏占整个机器的三分之一,显示着六十四格黑白相间的棋盘和三十二枚立体棋子。荧光屏左下侧有三排乳白色按键,一排用鲜明的图案注明王、后、车等六个棋子;另外两排是纵横棋格的符号。右侧是机器人的运算控制器。棋手移动棋子,只需按动白键,把着法输入,荧光屏就显示出来。接着操纵员托雷启动控制器;电脑接到信号,立即进行运算,经过一、二分钟,机器人发出“嘟!嘟!”的声音;托雷再按另一个白键,荧光屏上的立体棋子就移动起来。
机器人吃败仗亮出“投降”字幕
吴晓莹执白棋先行,走了一步马。机器人经过运算,立即冲d5兵。按照常规,吴晓莹也把兵挺起顶住。双方走了五个回合。吴晓莹发觉机器人采用的是古老的契珂林防御法。这种布局初看平淡,实际处处暗埋陷阱。吴晓莹冷静地沉思一会,决定不按棋谱弈法去力拚,于是虚晃一枪,第六步不走王后而是移马。这一着大出机器人“意外”,因为它储存的全部棋局中,找不到这步“怪招”。只听得机器“格勒勒、格勒勒……”不停地“苦思对策”。过了十多分钟,它才走了一步,吃去d4位置的白棋小兵。站在旁边操纵的特级大师托雷急得摇头苦笑,原来机器人吃掉一兵,自己的三个兵却排成一条直线,犯了棋赛中的大忌——叠兵,既不能攻击对方,又无法互相保护,更糟糕的是自己的棋子被堵塞。吴晓莹立刻抓住战机,展开猛攻,使对方陷入混乱。经过一小时二十分的鏖战,人们看到机器人的“国王”走投无路地在棋枰上转了一圈,荧光屏上亮出了两个英文大字——“投降”。
经理最后承认人比机器人强
大厅里响起了热烈掌声。人们纷纷向这位文静、腼腆的姑娘祝贺。英国电子公司经理面露尴尬地说:“看来,人还是比机器人强。我们还要认真改进”。
肖强
原载《新民晚报》(附图片)
在菲律宾碧瑶市举行的亚洲第十区国际象棋女子个人赛,我国国际象棋大师吴晓莹同机器人下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