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人大常委委员、我党真挚诤友、著名经济学家 马寅初同志遗体在北京火化 党和国家领导人向马寅初同志遗体告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3
第2版()
专栏:

人大常委委员、我党真挚诤友、著名经济学家
马寅初同志遗体在北京火化
党和国家领导人向马寅初同志遗体告别
据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马寅初同志的遗体,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火化。马寅初同志的骨灰,一部分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室,一部分将由家属安放到马寅初同志的原籍浙江嵊县。根据马寅初同志遗愿和家属的要求,不开追悼会。
马寅初同志患病期间和逝世以后,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曾前往医院和他的住宅看望马老和慰问了他的家属。
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彭真、邓颖超以及李维汉、胡子昂同志今天向马寅初同志的家属表示慰问。
今天下午,在北京医院举行了向马寅初同志遗体告别的仪式。前来告别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乌兰夫、彭冲、习仲勋、胡乔木、姚依林、许德珩、杨尚昆、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朱学范、薄一波,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刘澜涛、康克清、季方、胡愈之、王昆仑、程子华、包尔汉、周培源、钱昌照、董其武,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部分委员,副秘书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在京的部分常务委员、委员、副秘书长,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杨静仁、何东昌、卜明、张龙翔,以及马寅初同志的家属和生前友好,共400多人。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大学名誉校长马寅初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挚诤友、坚强不屈的民主战士、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
在抗日战争中,他目睹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民族危机的深重,挺身而出,写文章、作讲演,大声疾呼,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和通货膨胀,反对出卖民族利益和独裁统治。由于他的爱国和正义行为,他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被监禁到集中营,长达数年之久。出狱后,他继续大声疾呼“打倒官僚资本”;号召抗兵抗粮,痛斥国民党政府出卖民族利益的种种行径。
抗日胜利后,他不畏强暴,不顾安危,积极投入反内战,反独裁的民主运动,在如火如荼的学生运动中,他站在游行队伍的前列。李公朴、闻一多被害后,1947年5月南京中央大学学生集会请他讲演,他不顾特务机关放出加害于他的流言,写下遗言,如约到会讲演,表现了一个民主战士的铮铮铁骨,鼓舞了青年的斗争精神。
马寅初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他在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逐渐地认识和靠近了中国共产党,走向革命。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党组织的帮助和支持,正如他自己说过的自1939年开始“无时无刻不与共产党在一起”。
马寅初同志拥护党的领导,关心和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爱戴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然而,他的这一切,不是表现在简单地“听话”、“跟着走”。而是以一个学者特有的专长,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言献策,是中国共产党难得的真挚的诤友。五十年代中期,他提出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和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的经济理论。他认为我国人口“增殖太快”,“影响积累、影响工业化”,“是个极大的负担”,他主张“实行计划生育”,“推迟结婚年龄”。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不能片面地强调重工业,必须同时积极发展轻工业,积极发展农业,主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主张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等等。他以赤诚之心,针砭时弊,但当时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对待。在康生、陈伯达的策划鼓动下,开展了对马寅初同志的“批判”,把正确的说成为错误的,把学术问题,说成是政治问题。给他戴上“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中国的马尔萨斯”、“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等帽子和罪名。这位当时年近八十的老人,为了国家和党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了探求科学真理,在痛苦和委屈中,一方面不慑服权威,不惜个人名利,
“孤军作战”,另方面,他不得不辞去北大校长职务,随后也离开了人大常委会。对学术问题,他敢于坚持自己认定的真理,舌战名家,不曾却阵,为我国学术争鸣创一代新风,为后来学人树光辉榜样。在此后长达20年的默默无闻的生活中,马寅初同志仍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六十年代他曾上书中央领导同志,对学习毛泽东思想,防止个人崇拜等问题,坦率陈辞。
党的三中全会后,在中央的直接关怀下,马寅初同志的问题,得到了彻底平反,肯定了他的新人口论和综合平衡的经济理论,都是正确的,推翻了强加于他的一切污蔑不实之辞,恢复了他的职务和名誉。去年为马老举行了百岁寿辰的活动。马寅初同志生前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快慰和衷心的感谢。
马寅初同志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60多年,桃李满天下。解放后,他热心党的教育事业,一再强调办教育要“学习新思想,确立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全体师生只有在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上,才能团结无间,精诚互助,培养出切合实际要求的专门技术人才。”他维护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对那种不要党的领导的错误思潮曾据理批驳。当他再任北大名誉校长时,他笑容满面地说,具有光荣传统的北京大学,今后要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四化做出新贡献。(附图片)
首都各界人士向马寅初同志遗体告别。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