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为孩子着想 为孩子写歌——访作曲家寄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3
第4版()
专栏:

为孩子着想 为孩子写歌
——访作曲家寄明
“我们欢乐的笑脸,
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
我们清脆的歌声,
比那百灵鸟还要婉转。
谁见了我们都要称赞:
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这是《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这首歌的歌词。这首歌被评为1976—1981年全国少儿歌曲评选少儿组优秀奖,并被文化部、教育部等七单位规定为今年“红五月”歌咏比赛中学组的必唱歌曲。这首歌曲的作者是著名作曲家寄明。不久前,我们访问了她。
寄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事音乐创作,二十多年来,为许多电影写了乐曲。她有一颗赤诚的童心,工作再忙,也总要挤出时间为孩子们写歌。五十年代流行的儿童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电影《英雄小八路》主题歌)就是她写的。现在,这首歌已被团中央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寄明写的儿童歌曲数量不多,但她献给孩子的是一件件珍品。
今年,寄明已经六十三岁了,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但精神矍铄,思想敏捷。她出生在苏州,从小爱好音乐。1937年她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毕业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进我国大好河山。在抗日救国运动的影响下,她走上了革命的路,1939年来到革命圣地延安。1940年,敬爱的周总理设法为“鲁艺”搞来一架钢琴,寄明便成了在延安最早学习钢琴的人。1942年,作为鲁艺音乐研究室的研究员,她亲自聆听了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以及要熟悉群众,向民间音乐学习的道理。后来,她转战东北,不但登台为群众演出,而且拿起笔,开始了音乐创作。
在谈话中,她很有感触地说:“当年,我们许多热血青年唱着聂耳、冼星海谱写的歌曲,走上了革命道路。而在向‘四化’进军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这样催人向上的歌曲。对于儿童,更应该用健康美好的歌曲激发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她还说,现在,好的儿童歌曲还不是很多,使得有些幼儿园教师教孩子唱《军港之夜》,这种情况要尽快改变。她希望文艺工作者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多创作些好的儿童歌曲。
宗介华 苏文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