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民主柬埔寨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3
第6版()
专栏:

民主柬埔寨纪行
本报记者 王志光
四、山村新貌
梅莱山,是绵延100多公里的豆蔻山脉的起点,离柬泰边界只有3公里。这里原是默默无闻、并不显眼的地方,一般的地图上找不到它的位置。近年来柬埔寨人民抗越斗争的发展,使梅莱山成了国际上引人注目的地方。许多外国记者先后到这里来采访。当我们来到梅莱山地区访问时,正是越南军队向这里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前线的战报频频传来,隆隆炮声不绝于耳。可是,当地军民在民柬政府领导下,照样正常地生产和生活,一点也看不到紧张和不安的迹象。
梅莱山居民村范围很大,附近相连的五个村子就有17,000多人。据说,从村头到村尾要走十多公里。道路两旁一行行香蕉、木瓜果实累累,房前屋后的蔬菜瓜果品种繁多,村民自养的鸡鸭等家禽成群地在村里觅食、戏耍。村民的辛勤劳动,使这一片原始森林变成鸡犬相闻、生机勃勃的山村。
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种种困难和匮缺,但是,勤劳的柬埔寨人民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克服困难、兴建家园,并尽力支援前线。柬埔寨常年皆夏,作物长年都可生长。开荒种地已经在控制区居民村形成热潮。我们看到,一片片茂密的丛林,经过砍伐烧荒,已成了肥沃的旱地,等待着雨季到来后播种。有时,一片一片的烧荒野火,从早到晚燃烧不断,映红了夜空。在村的另一头已开垦的土地上,玉米、木薯等作物,长势茁壮,一片葱绿。村长告诉我们,民柬政府号召生产自救,提出今年内达到粮食自给80%。村民正在为争取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村民的副业生产门路不断扩大。就地伐木烧炭的很多,几乎家家门口都有一个土法烧炭的大坑,有的还在冒着缭绕白烟。已经烧制好的木炭一堆堆放在门前空地上,准备运出出售。编织则主要是妇女的劳作。我们看到,一间茅草屋前,一位胖胖的柬埔寨妇女正在细心地用藤制作手镯、藤盒等工艺品。她用刷过清漆的藤皮在工艺品的表面织出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在她身旁刚满一岁的小孩,以好奇的目光望着远道而来的中国朋友。这位妇女告诉我们,她的丈夫有时到山上伐木烧炭,有时下河里捞鱼,增加了家庭收入,生活逐渐得到改善。
民柬政府在控制区认真贯彻大团结阵线纲领的各项规定,村民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和安排生活,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我们看到,许多经过自由恋爱建立的新婚家庭,过着美满愉快的生活,即使碰到困难和挫折,也能互相谅解,和睦相处。残废军人东,原是国民军排长,今年2月25日在反击越军进攻梅莱山的战斗中受伤,被火箭筒打断双腿,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消极悲观。当我们访问他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他爱人站在旁边自豪地对我们说,“我的丈夫是为了民族的利益而受伤的,我决心一辈子照顾他。”
随着环境的安定,村民对生活日用品的需要日益增加,为此,村里有些居民自发地从外地购来一些商品,摆在自己的家门口出售。我们在村里见到了这类由各家各户经营的小商店。据说,一个小村就有五、六家之多。各小商店的商品数量多少不一,常见的有肥皂、洗衣粉、牙膏、牙刷、刮脸刀、电池、缝衣针、铅笔、煤油、药品,还有糖果、糕点、水布之类。个别由十多户联合经营的商店,规模更大,商品琳琅满目,相当丰富。这大概可以称为是民柬控制区最早的一种商业吧。随着大团结阵线纲领的贯彻,不同形式的商业的出现,不仅可适应群众的生活需要,而且有利于刺激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控制区经济生活的活跃。
(全文完)
(附图片)
民柬控制区居民村的一家日用品商店。
王志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