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搞活工厂要打大算盘 重庆第二针织厂用企业基金扩大再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4
第2版()
专栏:

搞活工厂要打大算盘
重庆第二针织厂用企业基金扩大再生产
本报讯 记者张学愚、楼葆蘅报道:企业扩大自主权后,如何把有限的企业基金用好?重庆第二针织厂仅用3年时间,就用企业基金将一个有40年历史的老厂,改造成为设备、技术都比较先进的新厂。目前,这个工厂的大部分产品已经更新换代,不仅产量大幅度增长,而且质量和花色品种也适销对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场争论。1978年底,这个厂由于全面完成八项经济技术指标,提留了3万多元企业基金。这笔钱如何使用?在企业内部引起一场争论。
当时工厂原有270台织袜机,大都比较陈旧,有相当一部分还是三十年代的老机器。1979年初,由于产品滞销,工厂被迫关停一部分机器,国家给工厂下达的年度生产计划,也比1978年大幅度下降了。如果不迅速改变设备技术的落后状况,工厂就面临关停的危险。因此,有人主张把这笔钱用到生产上去,首先解决维持再生产的问题。但是,相当多的人却要求把这笔钱用作奖金或其它福利。
用于扩大再生产。正在这个时候,工厂开始了扩大自主权试点工作。厂领导决定将这3万多元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为了统一全厂职工的思想,厂长赵印在会上给大家算了几笔账:如果把这3万多元的一部分作为奖金分给大家,每个职工所得不过几块钱;如用于修建职工宿舍,也解决不了目前住房紧张的问题;如把这笔钱连同多年节余下来的更新改造资金共计7万多元,用于添置20台三色提花织袜机,投入生产后,每月可创利润4万元,到年底可获利36万元。这样,不仅可以用这笔钱再添置一批新袜机,为国家增加更多的积累,而且工厂也能从这些盈利中,提取一部分来修建职工宿舍和作奖金,使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都得到兼顾。这几笔账一摆,全厂职工统一了思想,一致赞成用这笔钱去添置新设备,扩大再生产。
1979年4月,这个厂用自筹资金添置的20台袜机正式投入生产,当月就创利润4.08万元。他们用20台袜机投产后新增的利润,分期分批添置新设备,到年底,先后添置了新机75台,4至12月共计创利润68.87万元。这一年,由于设备更新,产品质量提高,花色品种增多,也打开了市场销路,全厂提前96天完成了年度生产计划,产值、产量、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大大超过了上一年。
工厂尝到甜头后,劲头越来越足。1980年和1981年,他们又用75台新袜机创造的利润,先后购置了一批新机器,使工厂大部分设备得到更新改造。三年来,这个厂的7万元企业基金,就象滚雪球一样,很快变成了449.29万元利润。他们用这笔企业基金,新修了5,431平方米装有空调设施的厂房,更新了194台机器设备,改造了一部分老设备,使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扩大自主权后的三年与前三年比较,产量增长54%,产值增长80%,积累增长66.7%。同时,他们还用这笔企业基金新修了职工宿舍12,000多平方米,发放奖金40万元,每个职工年平均收入增加149元。
重庆第二针织厂领导回顾这几年的变化,深有体会地说,用钱要拨大算盘,不要打小算盘。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企业、职工三者都得到较多的好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