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记优秀共青团员陈宗圣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4
第3版()
专栏: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
——记优秀共青团员陈宗圣同志
年轻战士陈宗圣患癌症后,仍然发扬顽强的精神,克服困难,热心为战友服务,被树为“优秀共青团员标兵”;他在患病后提出入党申请,去世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基建工程兵某部九连战士陈宗圣,1976年10月在抢修民房的紧张战斗中,突然感到右胯疼痛难忍。同志们硬把他送进了医院。经过近一年的治疗,疼痛有增无已。最后经过手术探察,医生们确认他患的是尤文氏瘤——通常说的骨癌,并预言他顶多还能活半年。
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就这样摆在了这个22岁的年轻人面前。
生与死的拚搏
对自己的病情,起初陈宗圣并不完全清楚。但聪颖的小伙子从战友们忧伤的眼神中,从医护人员的窃窃私语中,从对他的特殊照顾和特殊治疗中,渐渐明白了: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
半年后,陈宗圣的病情恶化了:眉毛、头发几乎脱光,大小便失禁,体重从130多斤下降到90斤。
他是一个普通的人,在“不治之症”面前,确实想到了死。但他又是个信念坚定的人,每当轻生的意念一出现,立刻又想到战友的关切、首长的期望、自己的责任。
连队得到他要动手术的消息,几十支高高挽起袖管的胳膊同时伸向医生,争着为他献血。现在他身上奔流的热血已不单是父母给的,也有同志们输的,这样死去,岂不是对这炽热的鲜血的玷污?
正当他进行着激烈思想斗争的时候,教导员、指导员,给他讲述焦裕禄怎样和肝癌作斗争;高士其怎样战胜细菌、病毒,在科普工作中为人民做出贡献。副指导员关振中还特意给他找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等书籍,让他从中汲取力量。
耐心的开导,光辉的榜样,增添了小陈和死亡作斗争的勇气。他暗暗地下定决心:
“虽然病魔判处了我死刑,但我还要顽强地活下去,多活一天,就给人们增添一分战胜癌症的希望。”
对癌症和死亡的恐惧,终于被小陈战胜了。从此,他天天乐呵呵地,没有一点精神负担。一位有二十多年临床经验的老医生一提到小陈总是竖起大拇指说:“象他这样的癌症患者,我还是头次见。”
和死神争时间
医生磨不过小陈的纠缠,估计换个环境也许对他更有利,终于同意他出院了。
他一离开医院,就把“全休”的医嘱抛在脑后了。他找到指导员,要求工作。指导员哪忍心给这个刚从死亡边缘回来的人压担子。他又去找连长。
“现在养病就是你的任务。”连长也没容他多说,一上来就“封”了门。
陈宗圣急了:“《上甘岭》电影里,人家六连指导员打得双目失明了,还摸着装弹盒呢!我是个战士,哪能没个岗位!”
连长磨不过他,只好说:“那你看着能干什么就干点什么吧!”
连部没有通讯员,他就主动承担了送信、发报纸、整理连部内务等勤杂工作。
工地三班倒,炊事班忙不过来,他就去帮助淘米、拣菜,往工地送水。
厕所脏了,他悄悄地打扫干净。
操场、院子里坑坑洼洼,他不声不响推来沙土,垫得平平整整。
他听说营部补衣服的同志调走了,就急忙找指导员恳求。指导员爱怜地说:“蹬机器要靠腿劲,你的腿……”
“我右腿不行,还有左腿嘛!”在这样的战士面前,领导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答应他试试看。
拿惯了斧头的手侍弄绣花针,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小陈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他打听到兄弟连队有个技术高明的裁缝师傅,来队家属中不乏蹬缝纫机的能手,就不断地拜师讨教。学一点,练一点,机子终于听他指挥了。但半残的身子仍不愿和他合作。他右腿无力,只能用左腿蹬,为了保持平衡,须加上全身晃动的合力。蹬一天下来,右腿麻了,左腿酸了,浑身象散了架。同志们劝他休息,他哪里肯,明知自己为四化奋战的日子不多了,趁现在还能干就豁出来干吧!有好几次,他力不从心,手不听指挥,竟把手指压进了机头下面,鲜红的血沿着瘦骨嶙峋的手指滴在了战友的衣服上。
战士们的工作服大多是帆布做的,又硬又厚又脏。一个健康人在那灰尘弥漫的小屋子里工作,一天下来也是头昏脑胀的。他星期天也不休息,夜阑人静了,他的小屋里仍传出欢叫的机器声。
九连离营部有二里多路,有一次一个战士跑了两趟来取衣服都没有取到。小陈心想:施工任务这么重,叫他们为了补件工作服来回跑,这怎么行?他找来三轮车,请战友们帮忙把缝纫机搬到九连驻地。九连100多号人不用来回跑了,小陈和机器却要经常往返于营部和九连之间。
这一年,他硬是从死神手里夺回了时间,为战友们缝补了3,100多件衣服。
“你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连医学权威都感到惊奇,一个骨癌晚期患者,竟奇迹般地活了五年多。是什么力量推迟了死神的到来?是药物、治疗的效果,还是坚定的信念起了作用?他常说:“活着就要为四化多做贡献,多活一分钟就向共产主义的大目标靠近一步。”
小陈的崇高思想,在全部队引起了强烈反响。师党委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兵种把他树为“优秀共青团员标兵”。1980年8月,他参加了师里组织的树立革命人生观报告团,在全师巡回讲演。一天,他在某团报告时,台下有个战士边听边流下了热泪。报告结束后,这个战士买了苹果、饼干,专程到医院看望陈宗圣。他拉住陈宗圣的手,象久别重逢的亲人攀谈起来。
这个战士叫孙明亮,刚入伍时,好学上进,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但一时未如愿,心就凉下来了。连里开展革命人生观教育,他受到触动。听了陈宗圣的报告,他更坐不住了:“一个被癌症判了死刑的人,还这样争分夺秒地工作,这样高标准地要求自己,他到底为什么?”小孙要找小陈问个究竟。
“小陈,我思想落后,你是个党员,好好帮助帮助我吧!”
“我现在还不是党员。”
“怎么?”小孙惊呆了。他认为,象小陈这样的人早该是共产党员了。
小孙说:“不管你现在是不是党员,我就拿你做榜样了。”
经过推心置腹的畅谈,小孙明白了。不久,就传来了他两次获得嘉奖的喜讯。小陈也从小孙的进步中受到鼓舞,更坚定了对党的信念。
他不会忘记,在患病后第一次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的情景:
那是1979年初夏的一天。他向指导员王传来汇报病情后,指导员知道生命属于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问他有什么要求,他深情地望着指导员,欲言又止。
“有什么想法就大胆说吧!”指导员热诚地鼓励他。
“我想争取入党……”他就象提出一个过分的要求似的,话音刚落,脸就红了。“我知道,自己得了这种病,不能为党做多少工作了,也许当我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时,还达不到党员的标准,但我的心是永远向着党,向着共产主义的。”
“好啊,组织上相信你,你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听了指导员的话,小陈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从此,他对自己要求更严了。他把党员的标准,认真地抄写在笔记本上,一条条照着做。
正当他满怀信心,向理想的高峰不畏艰险地攀登的时候,死神向他伸出了无情的魔掌。
1982年1月20日,陈宗圣那不辞劳苦、无所畏惧的心终于停止了跳动。在人间,他只度过了27个春秋。
部队党委根据陈宗圣同志生前的表现和要求,决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他的崇高理想终于实现了。
吴鸿业 李玉山 张世海(附图片)
陈宗圣生前常常蹬上三轮车拉着缝纫机,巡回到各连为战友们缝补衣服。
王春权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