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喜见故乡万象新——记回归定居的范寿康教授故乡之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4
第4版()
专栏:

喜见故乡万象新
——记回归定居的范寿康教授故乡之行
不久前从台湾经美国回到祖国大陆定居的范寿康教授,最近回到他的故乡——浙江省上虞县丰惠镇参观访问,探望亲友,实现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夙愿。
5月12日,天气晴朗。当范寿康教授在儿子范岳年、范岱年和侄媳金文云陪同下来到丰惠镇时,他的堂弟媳、内弟媳、侄子等亲人早已在镇口迎候。久别重逢,悲喜交集,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家的门上新贴了一副对联:“迎亲人喜庆团聚,送严寒切盼统一”,十分耀眼夺目。他健步跨进自家的门槛,连声说:“噢,到家了!到家了!”
范寿康教授曾在故乡度过童年。1927年秋,他受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全国知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之聘,在故乡春晖中学担任校长,直至1930年离校。1945年他去台湾参加接收工作和担任教职,1947年暑假曾回乡探亲。在阔别故乡后的三十多年中,他十分关心祖国的统一,时刻怀念在大陆的亲人。
范教授虽已八十六岁,但精神很好。他让堂弟媳和侄子搀扶着,环绕家里的院子走了一圈。见到当年他在家时种的那株紫薇花树,至今仍然枝叶繁茂,他心情激动。他步入早年居住过的卧房,看到墙上一幅两米多长的“老寿星”丝绣画轴。这幅丝绣是范教授年轻时的心爱之物。范教授环顾卧房里的摆设,高兴地对亲人们说,“布置得很好,你们为我想得周到啊!”
次日上午,上虞县县长左成军等负责同志专程到丰惠镇看望范寿康教授,同他亲切交谈。左县长向范教授介绍上虞县的建设成就,范教授边听边称赞。他说,他清楚地记得,从杭州到上虞,过去是没有铁路的;从百官镇到丰惠镇,也没有公路,交通十分不便。而现在,他回来乘的是火车,到达上虞时又换乘汽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他表示,要在家乡多看一看,把祖国的建设成就报告给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为国家统一事业出点力。中午,左县长设宴招待范教授,并赠贺幛,祝他晚年幸福。
范寿康教授对春晖中学怀有深厚的感情。去年春晖中学六十校庆的时候,他曾亲笔抄写陶渊明的训子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从美国寄来勉励春晖学生。这次回来,他特地赶到春晖中学,同师生见面并勉励同学们做一个对社会贡献大、不追求享受的人。范教授还兴致勃勃地挥毫题词留念。他先写了“百年树人”4个大字,接着又写:“青年今后的理想在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作重大之贡献,就是对今后四个现代化工作竭尽毕生之心力,愿与诸生共勉。”
在故乡期间,范寿康教授连日进行参观访问。他参观了故乡曹娥江的水利工程,看到今日的曹娥江不再泛滥成灾,在上浦江段拦江兴建引水灌溉工程,已能为人民造福,想起他父亲范高平先生当年曾经建坝抗洪的往事,心情十分激动。范教授说:“那时候力量不够,只有到现在,才能根治曹娥江的水患,成为水利。”
范寿康教授在故乡同家人生活在一起,家人为他做了爱吃的霉千张、霉干菜烧肉、清蒸桂鱼等家乡菜。他还和亲属一起祭扫了祖父母和父母亲的坟墓。
范寿康教授的故乡之行,更增添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他在接受随行记者的访问时说,我过去从很多资料中了解到祖国中兴的情况,但百闻不如一见,从前办不到的事情现在办到了,新中国的前途无限光明。在17日离别故乡时,他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回乡探亲的感受:
半生漂泊东归客,
喜见故乡万象新。
上下齐心图建设,
风光蓬勃似三春。
新华社记者 曹银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