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农村经济发展后农民积极要求办好教育 陆良县五年新建近百所校舍 全县七万多名小学生,绝大多数迁入新校舍上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5
第1版()
专栏:

农村经济发展后农民积极要求办好教育
陆良县五年新建近百所校舍
全县七万多名小学生,绝大多数迁入新校舍上课
本报讯 云南省陆良县继去年在20多个大队建成26,410平方米校舍,添置课桌椅9,666套之后,今年又有18所乡村小学的2万多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标准教学楼正在兴建中。自1977年以来,全县128个生产大队,已有93个大队为小学盖起了近百所新校舍。在陆良的大多数地方,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陆良县广大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办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不少地方出现了群众找干部、下级找上级要求盖学校的情况。不少社队干部深有感触地说:“解放初我们诉了没有文化的苦。如果我们不把教育抓上去,将来青年人还要诉我们没让他们进学校的苦的。”为了尽快改变落后的办学条件,县委要求各级干部都要“当好教育工作的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后勤部长”。县教育局把上级批下来买汽车的2万元省下来用于办学校。赵家沟大队拨出12万元为小学盖了一幢四层教学楼,队部仍旧留在一间16平方米的小屋里。有的大队干部把奖金和种试验田的收入献给学校盖楼、添桌椅。
在组织群众办学中,陆良县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方针,对所盖校舍的规模、规格、造型、质量等问题,既考虑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需要,也照顾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视各社队经济状况和群众的负担能力而定。对于所有新建、改建校舍和添置课桌椅的大队,县里都从地方财政拨款给予适当补助。近五年新建校舍相当县原有校舍总面积的80%以上。全县七万多名小学生,绝大多数迁入新校舍上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