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从货郎担到大篷车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5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从货郎担到大篷车队
陈援
静寂的山乡,响起了货郎担“丁丁当当”的铜锣声。社员闻声而出,争购针头线脑、镰刀锄头,问这问那,笑语不停。以往的山乡这种景象,现在又有了新发展。
过去不通公路的山乡,现在筑起了公路。全国已有90%以上的公社通了汽车。公路的延伸,促进了城乡物资的交流,供销社、小商店、代销店纷纷在山村出现,代替了大部分货郎担。
由于农村经济形势日益好转,农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要求更多了,只靠商业部门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要,于是,大篷车队出现了。沈阳市技术服务公司组织了科技人员、工人和干部参加的服务车队,走乡串户,把科技资料、小型农机等送到农村,给农民解答各种技术问题,负责安装小型农机和试运转,给家禽牲畜治病。车队到哪里,那里就围起许多人。群众提出“青椒长蚜虫,打药不顶用怎么办?”“治蝼蛄用什么方法?”“母鸡不爱下蛋怎么办?”等等问题,他们一一耐心解答。还应农民的要求,举办三至五日的短训班,解答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这支别开生面的综合服务队,很受农民欢迎。
随着农村的生产不断发展和生活逐步改善,支农部门的任务更为繁重。沈阳市组织大篷车队下乡的做法,启迪人们开阔眼界,改进工作。农民盼望各地创造出更多的支农新形式,以满足他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