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谢晋与丛珊的通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6
第5版()
专栏:

谢晋与丛珊的通信谢导演:您好!
咱们那么简单地说了声“再见”就分开了,而且是这么久,我连一封信都没给您写过,您生过我的气吗?如果有的话,看在我诚恳地向您道歉的情分上原谅我吧!谁让您当初没发现我的手有多么懒呢?人不都是手总赶不上自己的思想的吗?
回到学校就补功课等等,简言之“忙”。再加上记者来来往往,几乎占去了我一半的寒假期,也许我们国家就是这样的。从此以后我就再也安静不了啦。可我实在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报刊上一篇又一篇的吹捧文章(原谅我用这个词)让生人看了觉得过分,让朋友看了为我担心。而我自己呢,我不喜欢而且背上了一个无形的沉重的包袱,我很害怕。我越是看到那些文章,越是感到不安。因为我深深知道,大家(噢!对了,还有数以百计的观众来信)对我的鼓励,是来自您的严格要求,认真的诱导;是来自牛犇老师及每个同志对我的帮助,也有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我只是做了一点具体的事情,不能归功于我,我觉得这样说才符合您的口头禅“准确”。我很清楚大家喜欢的是李秀芝,并不是丛珊。其实我是沾了李秀芝的光了,哈哈!
大家都说我的表演真实、自然、纯朴……希望我保持下去。谢导演,我现在都不敢再接戏了,我不知道怎么才能保持下去,您说我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是杂念开始产生了吧?!
我没空给观众回信,我总感觉我的想法大概与很多人不同。我不喜欢人家说我是什么星啊秀的,我希望我能够安安静静地、真正地象一个学生一样地生活学习,不希望外界的一切事情来干扰我。对大家给我的鼓励,难道我最好的办法不该是认真学习,充实自己,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吗?这样才能为将来创造出更新更好的人物打下基础。那么为此,我怎么就不能得罪一些人呢(当然我本意可并不是这个)。您说呢?
另外,在学校,我的压力也很大。我这学期搞《茶花女》片断,我演玛格丽特,演她和亚芒父亲在乡间的一段,以及同亚芒在奥兰伯家舞会上的一段……谢导演,您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该如何准备呢?怎样才能更快地找到人物的自我感觉呢?主要的问题是我演了李秀芝……我常常想做人难也如同演戏一样难,甚至比演戏还要难,您说呢?多么想马上见到您啊!
您工作那么忙,我写了这封信打扰您,总感到过意不去,但还是希望您有信回复!牛犇老师还去您那儿吗?让他看看这封信吧。
许琦老师和您在一起吗?我也非常想念他,给我寄来的照片早已收到,给去了信一直未见回音,一定是忙吧?代我问好!
阿姨近来工作忙吗?永远忘不了上次在您家中的一次做客!代问全家好!
代问厂里的人们好!很想念大家!常回忆起在一起工作时的情景……
我现在要往前走了,不能总回头看已经走过的路了,否则会掉队的。
从报上得知您又开始了新戏的准备工作,您是不知疲倦的人,对待艺术的这种精神我要永远向您学习!
《戏剧电影报》上有关于您的一条报道和一张照片,看得出您爱喝酒,那背景上清清楚楚有两瓶酒,不信您找找报看。
我爸爸妈妈问您好!希望您再来北京到家里来玩!
不好了,已经是夜里11点45分了,还有好多话等下次再写吧!
祝工作顺利!身体安康!
盼望您的回信!
想念您的学生:丛珊
82.4.16丛珊:
来信收到。
今年1月,补完戏匆匆分手,我和摄制组的同志、还有徐、韩等几位厂长都很想念你。不知你学习、工作可好。
《牧马人》上映后,你收到很多观众来信,还不断接受记者的采访、约稿。你的工作得到了观众的肯定。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这是莫大的幸福。
去年年底,耀邦同志赠给电影工作者两句话,第一句就是“坚持两分法”,对待自己的成绩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昏头昏脑,沾沾自喜,另一种是头脑冷静,寻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人贵有自知之明”。
有人说,你才十九岁,大学一年级学生,能创造李秀芝这个角色,很了不起。其实,我们不少老一代艺术家,如白杨、赵丹,他们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已经主演了好几部电影。他们那时候的成绩远远超过你现在所做的。而当时是在旧社会,说条件要比你困难、艰苦多了。他们并没有因为主演了几部影片,照片上了当年的电影画报封面,就飘飘然、停步不前。正因为如此,经过他们长期不断的刻苦努力,后来才逐步成为一个人民所喜爱的表演艺术家。
你要把这次获得的成绩作为艺术入门的起点,把压力化为动力。艺术是没有止境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眼界必须要开阔。我这个人缺点、毛病很多,但有一点优点,可以提供给你参考。我每拍完一部影片,总感到遗憾的地方很多,从不躺在已拍的胶片堆上。我总希望,并追求今年拍的戏,要尽一切努力超过去年,哪怕是在一个局部超过。我总是不断地给自己出新题目。每拍一部影片,我总把它当成一个起点,给自己“穿小鞋”。
艺术上的天才可能是有的,但,凡是对人类有贡献的艺术家,似乎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公式——十分天才、九十分的勤奋。自恃有才而不努力的人,能成为大艺术家的,我在艺术史上还没有见到过。
你们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对你要求是很严格的,他们也都在关心你的成长。你们班主任让你在排演《茶花女》片断中担任主角“玛格丽特”,说明学院的课程从去年一年级的生活小品进入了扮演难度较大的角色。在这一次的排练课程中遇到困难,那是很自然的。《茶花女》是世界名剧,玛格丽特这个角色内心世界很复杂。即使是专业剧院的很有经验的女演员来担任这个角色,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总之,你要把它看成一次难得的锻炼。在学校学习嘛,演“砸”了也不要紧,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事物都有它的规律,我想,如果在很短的时间里,你能演好与你距离那么大的“玛格丽特”那倒是奇怪的了。所以千万不要背什么包袱。
“坚持两分法”不容易,“更上一层楼”对你来说是更不容易。
拉拉杂杂写了很多。我目前正在忙《秋瑾传》的准备工作。我的心已离开了祁连山下美丽的草原,整天沉浸在辛亥革命前古老的封建皇朝年代的北京、绍兴……
向你爸爸妈妈问好!祝你进步!
谢 晋 4月28日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