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四下王奉——记聊城地委书记张程震帮助“三靠”公社改变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7
第2版()
专栏:

四下王奉
——记聊城地委书记张程震帮助“三靠”公社改变面貌
本报通讯员 殷庆湘 本报记者 江世杰
被人们称作“沙龙”的黄河故道,是从山东莘县王奉公社进入聊城地区的。去冬今春,王奉公社修起了一、二、三级林网路146条,全长500多华里;培育各种树苗12万株;已在沙荒上植树1万亩。与此同时,“沙龙”所经过的5个县,也完成了在黄河故道植树治沙的勘察设计工作,建设用材林基地的4万亩苗圃已落实到了地块……往日风起沙飞的黄河故道,正披绿挂翠,呈现一派春色。
这里的干部和群众,给我们讲了地委书记张程震四下王奉的故事。
1978年深秋的一天夜晚,刚担任地委书记不久的张程震,来到办公室翻看全地区种麦进度表。忽然,他眉头紧锁,转到地图前,找到了莘县王奉公社,随手用红铅笔画了个圆圈,自语道:“怎么搞的?进度这么慢!”他决定去看个究竟。
第二天上午他到了王奉公社,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荒凉:没有翻耕的地里,玉米秸只有二三尺高;稀稀拉拉的种麦人,一个个无精打采。他一气跑了几个大队,和愁眉苦脸的社员交谈。的确,眼下的困难是够严重的,因为干旱,秋收作物大部分绝产,社员口粮没有着落,土壤缺墒,小麦难以下种,许多人正准备四出谋生。张程震和县、社党委的同志商量,采取三条紧急措施:第一,抓好生活安排,明确向群众宣布,动用国家返销粮,保证每人每天一斤口粮;第二,抓好抗旱秋种,地区和县立即组织力量,帮助公社挖一条20华里的简易引水沟;第三,立即着手规划永久性干渠,种完麦子就全面动工,彻底解决全公社的缺水问题。这三项措施一定,首先抹去了公社干部脸上的愁云。
张程震离开王奉,思绪犹如大海的波涛。这一带,抗战时期是八路军的根据地,这里的人民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却过着贫穷的日子,社员人均从集体得到的收入,一年只有19元2角。他由王奉公社想到全聊城地区,人均分配也才46元,群众的疾苦象一把钢锉锉着他的心……
1979年初,在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时候,聊城地委实事求是地确定了本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路子:“粮棉一齐抓,重点抓棉花。”这年2月,张程震第二次来到王奉公社,由公社党委副书记老曹领着详细察看地形地貌。他从老曹的介绍中知道:王奉这片沙区,过去是块宝地,树林一眼望不到边,苇子一片连着一片,花生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打瓜、黄花菜等土特产颇有名气。五十年代前期,这里就是靠这些成为莘县的富地方。后来,刮“五风”,学大寨,地里适宜的不让种,不适宜的又非种不可,硬向槐树要枣吃,这才给折腾成了“三靠”公社。
回到公社,张程震让公社的同志谈改变穷困面貌的打算。公社的同志直率地说:“只要象1958年前那样,让群众多种花生多栽树,这里就不会再吃统销粮,还能很快富起来。”在一旁的县委书记阎廷琛说:“全地区是‘粮棉一齐抓,重点抓棉花’,王奉主要是沙地,就来它个‘粮油一齐攻,重点攻花生’吧!”张程震连声说好,补充了一句“还要抓住林业不放松”。
公社党委把这个意见传达下去,干部群众热烈赞成,立即筹集花生种子,扩大花生种植面积。这一年,在粮食总产比上年有所增长的情况下,这个公社发了“花生财”。
1980年初春,各地对包产到户这种责任制形式,议论纷纭。王奉公社东滩大队却在一年前已对花生田实行了包产到户,花生亩产比全社平均产量高两倍,社员从集体得到的收入由上一年的人均十多元增加到70多元。公社其它大队的干部社员,大多数觉得东滩的办法好,都想照着东滩的路子走。公社党委为难了:摇头吧,于心不忍;点头吧,怕犯支持分田单干的错误。
就在这个当口,张程震冒着毛毛细雨第三次来到了王奉,他是听人说起东滩的情况而专程来的。公社负责同志喜出望外,忙介绍了东滩大队的情况和全社对包产到户的各种看法,然后试探地问:“包产到户这个法倒是能增产,可就是拿不准它符不符合大方向?”张程震说:“我们要的大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加快生产发展的步伐,让社员都过上富裕日子。既然东滩的做法没有改变集体所有制,又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还增了产,怎能说它不符合大方向呢?你们放开手脚干吧,出了问题有我担着!”
地委书记公开表态支持包产到户的消息,象长了翅膀,迅速飞遍了全区。在那些长期贫困的生产队,这种责任制形式如雨后春笋似的建立起来。1981年,又逐步解决了宜统则统、宜包则包的问题,全地区农业生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去年5月的一天,张程震第四次来到王奉。
公社的同志汇报了几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当前的工作情况,张程震向他们提了个新问题:“下一步,直到1985年,你们是怎么打算的?”公社的同志被问住了。张程震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做领导工作,要象下棋那样,走上步就要想着下步。”接着,他把地委初步议定的从1981年冬季开始,全区要大力植树造林,通过恢复自然生态平衡,来保证粮棉继续增产的打算讲了出来。他特别强调,王奉发展林业的潜力大,在造林治沙方面要先走一步。
张程震和公社的同志在王奉的大地上走走停停,时而站在沙滩里四下观望,时而蹲下身和老农攀谈。不一会,他的衣服就被蒙上了一层黄色,耳朵眼里积了不少沙粒,嘴巴一动牙齿间就沙沙作响……,就这样,他和公社的同志一起,制定了一年、二年、三年的造林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在地委大抓林业的思想指导下,王奉公社积极带头,去冬今春全地区16万人上阵,建成各级林网道路1,700多条,植树150多万株。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战斗,已经打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