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也谈尊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7
第3版()
专栏:

也谈尊师
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国际共运史班 龚 云
王筱宇同学就尊师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也谈一点不同意见,与他商榷。
我们认为,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韩愈脍炙人口的名篇《师说》,说明了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及尊师的道理。
当然,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尊师道德,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尊师美德的继承和发展,并充实了全新的内容。
无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向老师提意见,要求老师改进教学方法,也不能说是不尊敬(或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但是,我们认为,讽刺(或曰幽默的刺激)老师的作法,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对老师的尊敬。诚然,在人民内部,也是需要讽刺(或曰幽默的刺激)的,但不能不看对象和场合,不讲方式和方法,更不能不顾效果。仅就王文提到的小幽默而言,乙说:感到老师的朗读能力很强。这难道能说是对老师的“尊敬”(或尊重)吗?人非生而知之。初出茅庐的老师,需要的是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友好善意的批评;拙于口才的老师,需要的是积极的合作,不断的训练和真诚的批评。……但是,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很严肃的事情和场合,冷嘲热讽、挖苦讥笑,对于改进教学、改善师生关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正如俗话所说的:“利人之言,暖如布帛,伤人之言,痛如刀戟”。所以说,对于老师的讽刺也好,幽默的刺激也好,都是不足取的。
从我们班的实践看,入学三年多来,给我们讲过课的老师有四十多位。老师们的水平不同,讲授方法各异。遇有听不懂或与老师观点不同的问题,或对老师的教学有意见时,我们坚持在课后由本人或通过课代表、学习委员找老师求教、探讨,及时诚恳地提出批评、建议。平时,同学们也经常商讨协助老师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任务,需要的是积极的合作,而不是消极的挑剔。正是本着这一精神,在我们班的党、团支部、班委会及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和老师的关系很融洽。我们班还被评为1981年度北京市先进集体。
我们的看法不一定都对,仅供王筱宇同学参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