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心诚则灵”——贵州钢绳厂李光跃做青年工作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8
第3版()
专栏:

“心诚则灵”
——贵州钢绳厂李光跃做青年工作的故事
如今,做思想工作难,做好心灵受过创伤的青年的思想工作
更难。这是许多人的体会。
但是,他——贵州钢绳厂第一钢丝车间的青年工人李光跃,却把他班组的一群懒散惯了的年
轻人团拢了,带动起来了,使一个过去月月完不成生产任务的后
进班组翻了身。
李光跃究竟有什么能耐呢?
他的肚量可不小
第一钢丝车间拉丝工段丙班,是个40多人的“青年班”。十年浩劫留下的精神创伤,政治思想工作的一度削弱,使不少人干劲不大、懒散劲可不小。全班机台平均日产量只有兄弟班组的60%,两年旷工累计天数却达550天。
1980年11月,车间领导决定把团支部书记李光跃由先进的甲班调到丙班担任副班长。当时才二十三岁的小李,心里也很不踏实。俗话说:“心诚能使石开。我与他们诚心相处,不信合不拢”。小李暗自想。
万事开头难。小李上班不久就碰了个硬钉子。一次上夜班,一位三十来岁、在班里颇有点权威的“老师傅”照例带头睡觉了。小李接连叫了他三次,他就是不动弹。小李压不住火气了,当众宣布按旷工处理。这下子,那位“老师傅”嚯地一下跳了起来,抓住比自己矮半头的小李,又吵又闹。小李的脸憋得通红,可话还是梆梆
硬:“不服气,下班后再说。”
早晨8点下夜班后,小李赶到那个工人的宿舍。“出去,出去!你打了旷工又装好人,没什么好谈的!”还没容开
口,小李就被推出了门。李光跃想:他火,我不能火。于是,又轻轻地推开了那扇门。“去去去,怎么又来了?”那工人又推又搡。住在对门的一位外车间的同志闻讯后把小李和那工人拉了过来。那位工人看两次都没把小李气走,不觉怒气消了一半。等他一坐下,小李便和颜悦色地讲起了遵守劳动纪律的重要性,接着又诚恳地检讨了自己工作方法简单的缺点,希望同他携起手来,共同把班上的工作搞好。
事后,这位“老师傅”确实变样了。其他爱睡觉的“徒弟们”,也跟着改掉了坏毛病。大伙儿对新来的副班长有了新看法:“别看他个头小,肚量可不小”。
“真有人情味儿”
1981年6月里的一天,丙班工人杨体德下河游泳时不幸淹死了。
说来也怪,消息传来,丙班的一些人并没有多少惋惜之情,甚至有人说:他是恶有恶报。原来,杨体德一向逞强,动不动就骂人打人,群众关系很不好。
可是,就在小杨的亲属们极其悲痛的时候,李光跃赶到了杨家,一声不吭地给死者洗身、整容、穿衣直至丧事办完。体德的父母到厂里道谢时,拉丝车间党总支书记老方才知道这件事,他感慨地对体德的父母讲述了半个多月前发生的一桩事:
那一天,杨体德想冒领别人的劳动保护用品,副班长李光跃发觉后当即尖锐地批评了他。小杨认为这是扫他的面子,便撒起野来,朝小李就是一拳,接着又操起身边剁钢丝的剁刀要砍小李。幸亏周围的人眼疾手快,夺下了剁刀。车间领导严厉批评了杨体德,小杨认了错,可就是不肯给小李道歉。事后,李光跃主动找小杨,说:“能认错就好,希望你今后改一改火爆性子,和同志们搞好关系,这件事就别往心上搁了。”
有些人问李光跃:为什么对一个不久前还要砍他的人这样好?小李深情地说:“小杨是我们的同志,尽管有缺点,毕竟还年轻,还能为社会做许多工作,突然死了,怎不让人痛心?再说,父母失去儿子,有多难受啊!我们要多想想老人,尽力宽慰他们,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这件事很快在厂里传开了。丙班的工人们更喜欢自己的副班长了,说他:“心眼好,善良可亲,真有人情味儿。”谁有心事,都爱和他唠一唠。
“帮人要以心换心”
去年夏天,正当丙班刚有起色的时候,几个生产上肯拚命的“虎将”因偷盗钢丝被公安机关收容了。同志们憋了一肚子埋怨情绪,小李的心情也很沉重。
几个犯错误的工人被放回来后,受到罚款处分,又常遭大伙的埋怨和白眼,一个个象霜打过的秧子似的,整天耷拉着脑袋。“怎样才能使犯错误的同志变消极为积极呢?”小李反复地思考着。
“对!他们此时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嫌弃和冷眼。”于是,小李对班上其他同志说:“帮人要以心换心。如果犯错误的是你自己,你需要的是热情帮助呢?还是冷眼相待呢?”这一问,打动了人们的心,同志们纷纷向犯错误的青年伸出了温暖的手,终于使这些同志的精神又振作了起来。
一次发工资时,小李看到小徐拿着工资袋直发呆。原来,他因为前一段误工加上要扣罚款,工资才剩下了两块多钱。小李二话没说,从自己工资袋里抽出20块钱塞到小徐手里,说:“经济上有困难和我说一声,工作上要好好干!”小徐感激地说:“你看着吧!”从那以后,他天天提前20多分钟来接班,干起来就不顾休息,并被评为全工段的生产标兵。其他几个犯错误的青年也紧紧跟上,成了产量高、质量好的生产能手。小李考虑到他们的经济困难和现实表现,向上级领导建议,对他们分别采取缓扣、停扣罚款的措施,使犯错误同志觉得更有奔头了。
失足的振作了,其他同志的干劲更足了。从去年第四季度起,丙班终于成为拉丝车间的先进班组。
本报通讯员 绍端 吴酩
本报记者 嘉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