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发挥农民积极性 治理水土流失——关于赣南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29
第2版()
专栏:

发挥农民积极性 治理水土流失
——关于赣南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
本报记者 王达智 蒋秋生 张香庭
赣南山区风化花岗岩地带,水土流失严重,草木很难成活。兴国县城岗水土保持试验站和宁都县璜山大队,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保水保土保肥,种树种草,使昔日的荒山秃岭绿树成荫。在全地区推广这一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需要有关领导端正指导思想,放宽经济政策,明确社员治山的责、权、利,把广大农民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江西赣南水土流失的严重情况,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我们又听说赣南治理水土流失十分困难,从解放初期治到现在,收效甚微。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为探索这个问题,我们到赣南作了两个月的调查。
在赣南,水土流失大都是风化花岗岩地带。那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白沙岭,一到夏天,地面温度高达摄氏七十多度,春天栽下的草木,夏天就被高温烧死,暴雨一来,连土带苗一起被冲走。看来,在赣南水土流失区植树,很不容易。然而,赣南人民在多年实践中,已经摸索到了一些有效的治理办法。
在兴国县城岗水土保持试验站,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象:900亩昔日水土严重流失的山头,已变得一片苍翠。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鉴于草木在山上立不稳、长不活,他们就先搞工程措施,先开出水平梯地,在梯地里边傍坎开沟。这种沟可以蓄积冲下的泥沙、雨水、肥土,既能防止挖松的土层冲下山坡,又为草木生长创造了条件。然后,在坎下沟中种植乔木,在梯地的平面种植山地绿肥,坡面种植灌木。采取这种办法,只要三五年时间,灌木可以成丛,乔木可以长过人头,山地可以养肥,水土流失即可基本控制。现在赣南各地正在普遍推广这种办法,到赣南考察的中外专家,都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宁都县田头公社璜山大队11,000多亩山,原来全都是沙石裸露的光山秃岭,严重的水土流失迫使干部群众做过这样的考虑:究竟是抛弃这块地方迁徙他乡,还是立志改造这块地方?从1964年起,大队党支部书记黄宜炳率领群众坚决走了后一条路。在国家经济和技术的支援下,全大队男女老少艰苦奋斗十七年,治理了55个山头,面积达9,600多亩,实现了每人一亩油茶林,一亩薪炭林。我们看到这个大队已治理了的山头,都是绿树成荫,山间一个屯沙库已变成了碧波粼粼的水库。
既然赣南人民迫切要求治理水土流失,又找到了有效的办法,而且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据了解,解放以来中央和省下拨的有关水土保持经费共达2,000多万元),按说水土保持应当有很可观的成绩,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真正控制了水土流失的只有很少几个典型,象沙漠中几块孤零零的绿洲。更大范围内,水土流失面积仍在不断扩大,流失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呢?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同志,去年考察了赣南的水土保持后认为,在水土流失的治理方针和指导思想上,受到“左”的思想影响,只重视了国家扶助,依靠集体治理,没有把千千万万农民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水土保持工作上最大的失误。我们深感这一看法抓到了问题的要害。
近两年来,有的地方在充分依靠群众上闯开了一条新路。兴国县龙口公社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1980年起,公社党委给每个社员划三五亩自留山,规定各自按统一标准治理,经过验收符合标准后,按规定拨给支援工程、苗木的费用,所种草木、套种收入归个人所有,三年内不治理的,收回自留山划给别人去治。此章程一出,一下就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当年冬天就有6,000多人上山,到来年春天就按标准完成了8,300多亩,并有70%种上了草木。龙口公社共有6.3万亩光山,按这两年的速度,七八年时间可以全部治好。赣南水土流失地区大约有五六十万农户,近300万人口,如果普遍采取龙口公社的办法,给社员每人划三五亩自留山,其余的也以责任山的形式划到各户,明确规定社员的“权、责、利”,在国家的支援下分户治理,平均每户一年治理三亩左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样一年可治200余万亩,十年之内,就可以把现有水土流失面积治完。
赣南的水土流失,一面要治,一面要保、要防。保,是使治理的地方能保存、巩固起来;防,是使尚未流失的地方不再造成流失。只有同时注意了这两个方面,方能奏全功。但是,保和防,经常遇到烧柴奇缺的严重威胁。这些地区,一家常年要有一个劳力,到远处打柴,打柴工超过作田工。烧柴如此困难,只要哪里有树有草,群众就蜂拥而去砍取,不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如果现在都象龙口公社那样采取措施,加速水土流失的治理,烧柴最困难的时间也只是在三五年以内,三五年以后,社员自留山种的茅草、灌木长起来了,烧柴问题就可以慢慢得到解决。因此,关键又是怎样度过眼下三五年?据了解,办法还是有的。例如尽量推广烧煤、烧沼气,使用节柴灶,烧柴特别困难的地方,拿出一些旱地种柴草等等,只要群策群力。眼前的困难也是可以度过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