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首都儿童在健康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30
第3版()
专栏:

首都儿童在健康成长
王丽瑛
解放以来,北京市的儿童保健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市现有儿科床位2,043张,儿科医师1,169人,妇幼保健医师和儿童保健工作者800余人。分别承担儿童保健、医疗、科研和培训儿科、儿童保健人员的任务。
由于儿童保健工作的加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儿童的健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各年龄组男、女儿童的身高、体重均超过解放初期水平。1981年全市农村为18.2万余名三岁以下儿童进行健康检查,体格发育普遍符合正常要求,部分地区90%以上的新生儿满月体重增磅达750克到1,000克(满月增磅750左右为正常)。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以北京城区为例,解放初期1949年为117.6‰,1952年为45.7‰,1958年为37.9‰,1963年为22.3‰,1973年为11.6‰,1978年为10.3‰,1981年下降到9.09‰。
常见的小儿传染病发病率也大幅度降低。以五种传染病的发病率为例,如以1951年的发病率为100%,则1980年白喉下降了99.85%,脊髓灰质炎下降了98.92%,百日咳下降了94.6%,乙型脑炎下降了90.15%,麻疹下降了88.96%。儿童结核病的发病与死亡也大幅度下降。由于卡介苗接种的普遍,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极为罕见;儿童结核病死亡率由1949年十万分之二百九十六点三下降到1979年以来14岁以下儿童已无结核病死亡。
近几年来,为了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发生,重视了母乳喂养和户外活动,同时对一岁以内小儿普遍投服维生素D,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以西城区为例,一岁半以下小儿佝偻病发病率,1974年为33.3%,1978年为16%,1980年为7.5%,1981年下降到3.5%。小儿缺铁性贫血,目前正在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营养不良的发病率,已由六十年代的20%,下降到1981年的3%,基本消灭了二、三度严重营养不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