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阅读
  • 0回复

天时、地利、人和——谈谈中日友好关系的日益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31
第6版()
专栏:

天时、地利、人和
——谈谈中日友好关系的日益发展
张云方
赵紫阳总理将在今天前往日本进行正式访问。中日友好史上又增加了新的一页。
去年日本报纸曾对国民作过这样的社会调查:你认为世界上最亲近的国家是哪个?回答是中国的占居首位。而在十几年前,日本有一份材料曾说,日本人大多数对中国处于不了解状态。十多年来发生的如此重大变化,正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结果。
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以来,两国间先后签订了航空、贸易、海运、渔业、文化和科技等协定。1978年,两国又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十年里,两国领导人互访过多次,两国结成了39对友好城市和省县。所有这一切,忠实地记录了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日益发展的步伐和两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的加深。
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中日两国对一些重大国际事务的看法也日益趋于一致。尽管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在国际事务中所处地位不同,但是,两国都受到霸权主义的威胁。在阿富汗问题、柬埔寨问题等关系世界全局的问题上,两国都表现了相同的立场。日本《读卖新闻》说:中日两国对世界问题的基本相同的看法,是今天中日关系的一大特色。
中日友好关系中另一个突出点,就是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在不断发展。1972年中日间贸易往来不过10亿美元,现在达到了100多亿美元。今天,日本已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占了我国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而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在日本的进口额中居第五位。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进出口总公司在日本先后设立了十几个公司代表处,同日本合办了5家公司。日本在北京的常设外贸机构也已超过100家。《日本经济新闻》载文说,中日两国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两国人民的意志,这是今天中日关系中的重要一环。
十年来,中日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方面的交流也很频繁。日本政府承担了中国日语教师的轮训工作。目前,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实习生等近千人,是中国派出留学生除美国外最多的国家。今年元旦,铃木首相在回顾中日友好关系时说,“自从日中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国民的相互交流增加了深度和广度。我确信,只有这样的广泛的交流中产生的相互理解,才是两国永久友好关系的基础”。
日本人民谈到中日关系时,常使用中国的一句话:天时、地利、人和。这6个字恰到好处地概括了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
所谓天时,指的是当前的国际形势。现在战争的火药味充斥着世界。日本虽然已经成为西方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但是,它资源贫乏,许多东西依靠进口,一旦战争爆发,航线受阻,它就会陷于窘况。它同中国一样,也期望能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日间对国际形势的一致希望,势必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
所谓地利,指的是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间相距最近之处只有100海里。日本报纸说,由于地理关系,运输方便,即使出同样的价格,买中国的东西也比买欧美的要合算得多。
所谓人和,指的是中日友好已经深入人心。两国人士相互往来,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两国人民之间有着可以信赖的亲近感。
中日之间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决定了两国关系可以不受世界上任何风浪的影响,朝着友好的方向发展。日本前大藏大臣渡边美智雄说:日本没有的东西,中国有;中国需要的,又正是日本的特长。两国友好合作大有可为,它将造福于两国的子孙后代。
展望中日两国关系的未来,人们充满信心。这次赵紫阳总理访问日本,相信一定会推动两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附图片)
阿倍仲麻吕是日本奈良人,于公元七一七年入唐,求学长安,后在唐朝朝廷里历任重要官职,为中日文化交流,促进两国友好作了贡献。日本奈良为他修建了阿倍仲麻吕显彰碑。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