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儿童文学的责任——访欧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02
第5版()
专栏:

儿童文学的责任
——访欧杂感
王一地
在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些作家接触中,发现他们很重视儿童文学深刻反映社会和作品的社会效果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很强调儿童文学的科学性。
“科学性?”
“对,科学性。”斯格夫先生说:“或者叫真实也行,就是要求作家对儿童所生活的社会、周围环境作深入的探讨,写他们的喜悦、烦恼,写与人们的关系,从中概括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性格,力求使作品能真实地反映儿童所最迫切关心的问题。这类作品容易扣动孩子心扉,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科学性还包括艺术手法要适合孩子年龄带来的独特的情趣。”
斯格夫先生是西德国际青年图书馆馆长,已经六十多岁,是诗人,又是儿童文学评论家,专门研究童话。我们在与他的交谈中很自然地接触到了儿童文学的社会意义问题。他又具体阐发说:
“儿童书是否分两大类?一类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直接把人类已认识的丰富的知识告诉孩子,丰富小家伙们的文化素养;另一类更深一层,用文学告诉孩子怎样做人,引导他们寻找正确而健康的人生道路。比如童话,它通过幻想,形象地告诉孩子,当今世界上有种种矛盾,启示他们去探索解决矛盾的方法。”
在午餐中,他又以深沉的语气反复说:
“现在西方青年的意识,大都从个人出发,有的人有性格,也很聪明,但缺乏义务感。看到这种情形,心里常有一种危机感。你想,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如果光注重金钱、享乐,不顾情操道德,能不精神空虚?不过,也有些青年不乐意当寄生虫,乐意为社会做好事,人数虽少却可贵,这是未来的曙光。作家就要体察这种社会情况,通过作品贬丑扬美,引导新一代成为精神高尚者。”
在慕尼黑,我们还结识了鲁道夫先生。他比较年轻,是巴伐利亚州作家联盟主席,写过十几本儿童作品。据他介绍,西德写现实题材的儿童小说作家,很注重探索儿童内心世界,从儿童熟悉的事物入手,写心灵,写造成心灵状态的社会与历史原因。他说,他就着重写孤独的孩子,以帮助他们从孤独中解脱出来。因为据他多年的观察,孤独,是西德儿童中常见的一种通病。这是二次世界大战与当今社会对孩子关心不够造成的。这问题很重要,从孩子来说,孤独会转化为自私、暴躁、走向极端甚至道德沦丧,也会使人生消沉;从社会来说,孩子从小与小伙伴不合群,长大必然搞不好团结,一个民族这种成份多了,不是很麻烦吗?因此,这题目虽然他已写了几本书,以后还要写,要唤起全社会重视。
西德的美因兹有家读书协会,秘书长叫兹丝布葛。他在交谈中坦率地说:“儿童文学的社会意义不能小看,明确点说,它关系到未来社会精神面貌的建树,又可说是解救今天社会弊端的精神良药。”他回顾说,德国由于战争关系,带来的可怕后遗症至今三十多年没能治愈。家庭在战争中破坏了,德国自古以来那些好的家庭教育习惯丢掉了,大人死去,留下来大批孤儿。这些孤儿无文化,无教养,长大后冷漠无情,只知道追求金钱、享乐。而且父亲影响儿子,儿子影响孙子,一代影响一代,酿成民族性的精神缺陷。这个问题二十年前就发现了,也认识到这是关乎民族存亡的大事,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解决,但问题一旦出现,解决起来可不容易。儿童文学可以传播人类之间的友谊,交流古今具有的高尚情感,使孩子从小懂得人与人之间不光是金钱、利欲关系,还有更美好的精神交往;使他们懂得怎样鉴别美与丑、好与坏,懂得如何去爱人、关心人、爱美好的事物;懂得一个人的尊贵,不是自己吃好穿好,而是为别人肯于牺牲自己。因此,儿童文学在解决这民族性心理缺陷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最后他笑着说道:“欧洲的儿童还有一种天然的反抗心理,正面讲道理,往往引起反感;但通过文学作品从情感上影响、熏陶,他们却是乐于接受的。”
这些有见地的交谈,常常使人感佩西德作家文学造诣之深,真不愧是格林、豪夫这些世界儿童文学大师的故乡。是的,真实是文学的生命,真实也就是科学,深刻反映社会的儿童文学作品,才叫真实、科学,也才会感人。
我还不无感慨地想到:一场战争带来的精神灾难,三十多年没能治愈;我国的十年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创伤,何亚于一场战争?要恢复和发扬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风尚,培植人类更美好的共产主义精神文明,儿童文学的责任不是很重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