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醴泉浸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04
第8版()
专栏:

醴泉浸月
张行
《礼记》上记载:“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可见醴泉是不容易出现的。我这次到醴陵去,亲眼看了姜村醴泉,喝了用醴泉水酿的醴酒,一种甘美芬芳的氤氲之气长时间萦绕在空中,一种甜蜜清洌的味道直透人的全身。
这一带山清水秀是不是因为有醴泉,我没有认真考究,这一带醴酒很有名,我却亲口尝过两次,每次都受益不浅。头一次从井冈山回来,一天步行120余里,在攸县一条山沟里喝上了甜甜的醴酒,给我这个滴酒不沾的人解除过一身疲劳。这一次去醴陵姜村,在老工人张金云家里作客,喝到了用醴泉水酿成的醴酒。那家酿的醴酒,一滴一滴沁入心扉,使我整个身心都醉了。
张金云今年四十五岁。当她快二十岁的时候,醴陵有四○三家私营瓷业作坊合并在一起,成立了一家公私合营瓷厂。她在这家瓷厂里是最年轻的女工之一。那正是百废俱兴的年代,做瓷器,全靠手工操作。烧窑用柴禾,包装用草绳,原料加工用碓舂水淘,成型制坯靠人推轱辘。张金云偏要跟年轻力壮的男子汉赛一赛,出面组织了一个青年突击队,名字就叫刘胡兰队。这个队共有22名青年女工,专门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干义务活,为国分忧。因为她们总是披着星星起床,顶着月亮回家,有人就称她们为月亮姑娘。1958年,瓷厂进一步扩大,上级就把她们这些业余的“月亮姑娘”聚在一起,编成一个班组,正式命名为“刘胡兰组”。
她们早晨四五点钟起来,碰到没有月亮的时候,就带上家里的煤油灯,沿着醴泉流过的溪边,到工场去拣煤渣,为公家节约煤炭,煤油灯的火苗映在水里,恰似星星闪耀。晚上下班之后,厂里没有电,她们点燃自家的煤油灯,做烧瓷器的煤饼;有如点点萤火。她们天天如此,月月如此,不管严寒酷暑,风吹雨淋,早去晚归,让那青春的身影,给灯光和月光浸在醴泉水里,洒出去一路笑语,一湾歌声。
瓷厂建立的十多年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更谈不上现代化设备。瓷器只能放在农村烧砖那样的圆窑里,用煤火烤。工人整天和煤火打交道,满脸煤灰,一身脏汗,严重影响烧成速度,影响身心健康。下班后,张金云一声号召,刘胡兰组一齐出动,回家拿上水桶,挑来清洌晶莹的醴泉水,给高温工人沐浴。她们还听说醴泉水可以浇灌出灵芝仙草,便在山坡上开出两亩插花地,种上绿豆,熬出绿豆汁,给高温工人消暑。泉水浇在身上凉幽幽的,如丝如雾;绿豆汁流到心里甜润润的,如露如酒。阶级情深,醴泉意重,消一身疲劳,添无穷干劲。
古人有诗云:“醴泉浸月清悠悠,三刀石下状元洲,马脑潭前龙现爪,姜湾文笔点春秋。”这首诗写的是醴陵古迹,我们却可以借它来说明刘胡兰组二十六年来的概貌。二十六年过去了,刘胡兰组的女状元们,有的上过北京,接来“三八先进集体”锦旗;有的去过省城,荣膺“标兵班组”称号……二十六年过去了,组长已经换过五茬。现在这一班人,老少相加,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四岁。她们的情况如何呢?有人用点春秋的文笔,圈点过她们的历史。二十六年来,没有一年不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粉碎“四人帮”以来,她们除正班外,累计每人每年平均做了两个月的义务班。她们知道国家暂时还有困难,党有困难,不计报酬,主动为国分忧。她们的力量虽然有限,精神实可嘉。
新一代的年轻姑娘们,不需要再提着家用煤油灯拣煤渣了,如今的煤油灯都放在工具箱下,为的停电好补产;也不需要熬汤贴花,挑水种豆,她们的心思全放在“优质高产”上去了。她们的产品已经进入欧美市场。为了给国家挣来更多外汇,她们仍然在起早贪黑,孜孜不倦地工作,仍然要让醴泉来浸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象春风化雨,一滴滴甘露,降到醴陵这块土地上,醴陵瓷业之花,正象姜村醴泉一样,涌出一批又一批晶莹清雅的高档品,赢来崇高声誉。刘胡兰组所在的瓷厂,正以年出口递增14.7%,利润递增42.8%的速度,向新目标迈进。现在醴泉水还是那样清甜甘美,它酿出的醴酒更加纯净芬芳。它一滴一滴地沁入了醴陵人的心扉,化成了新的血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