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把义务植树运动的重点转到管护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08
第2版()
专栏:

把义务植树运动的重点转到管护上
新华社记者述评
今年开展的我国第一个春季全民义务植树运动,除个别高寒地区目前仍在进行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已告结束。
林业部最近提供的材料表明,春季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踊跃参加义务植树,带动了亿万干部群众,今春参加植树造林的人数之多,是过去少见的,有的省已接近完成全年义务植树任务。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有些地方林木的管护工作跟不上,新植的幼树遭到破坏的情况比较严重。据中央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材料,宁夏、湖北、四川、河南等省、自治区的一些地方,发生新植幼树不断被毁坏,甚至树木连根被拔走的现象。严重的地方,新植的幼树被毁坏50%以上。北京、天津等地因天气干旱,有些幼树种下后没有及时浇水,面临着死亡的危险。这些情况说明,管护工作如果不及时跟上,就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挫伤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多年来,许多地方造林面积数目字大,但林木保存率却很低,往往形成“春一片,夏一半,秋不见。”其中一条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在植树造林工作中搞了形式主义,重造轻管。党中央领导同志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一开始就强调要讲究实效,扎扎实实,要求我们万万不可重复过去犯过的形式主义的错误。在春季义务植树运动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应当吸取过去的教训,及时把当前工作重点转到管护林木上来。
现在,一些全民义务植树搞得好的地方,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不久前,安徽省委一位领导同志指出:“植树要在提高成活率上下功夫。成活率是个综合性指标,功夫过硬不过硬,就看树成活有多少。不然老是报数字,成活却不多,就没有意义了。现在全党都在抓植树造林,我们要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在讲究实效,研究植树后成活成材有多少上大做文章。”今年,安徽省许多地方明确划分了各单位义务植树的责任地段,要求包栽、包管、包成活,大家都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完成了植树任务。其中,合肥市针对往年植树后无人管理的偏向,要求各单位制订出养护管理措施,并规定凡是三百人以上的单位,要固定绿化人员1至5名。他们这种重视林木管护的精神和做法,值得提倡。
加强树木的管护,必须依靠专业队。各地多年的经验表明,凡有专业队管理的,都有一片好林子;没有专业队管理的,成林的不多。专业队有多种形式。林木权属所有的单位可以组织林场、专业队或专人管护,也可以订立合同,委托其他单位或社队经营管护。城市街道居民区可由居民委员会负责组织管护。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建立责任制,实行责任到人,保证幼树培育成林。
除了建立必要的管护制度外,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间,反复不断地进行爱护祖国树木花草的教育,形成爱林护林光荣,毁坏林木可耻的社会新风尚。北京市把爱护一草一木,作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很正确的。有的地方在对今春义务植树造林进行检查验收时,对造得多而且管得好的单位或个人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对毁坏林木者给予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各地采取的这些措施,对于保护和巩固植树造林的成果,都是很必要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