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吴伯箫散文选》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10
第8版()
专栏:

《吴伯箫散文选》序
叶圣陶
我跟伯箫同志初次见面,握手道彼此相慕,是1949年第一次文代大会开幕的时候。未曾相识何以相慕呢?因为先此七年我就在报上见到伯箫同志的名字,是在不寻常的新闻报道中见到的。哪个月哪一天哪种报全记不得了,报道说西安开了个追悼会,追悼在延安被害的若干人,其中有伯箫同志的名字。
后来伯箫同志告诉我,西安开追悼会的时候,他正在延安从事文化工作,业余参加生产,被推选为纺线模范。消息传到延安,他异常愤慨,认为这是对边区的诬蔑,也是对他本人的侮辱,非大声控诉,撰文痛斥不可;可是身在延安,语言和文字都没法向国统区传播。1944年有一个中外记者代表团访问延安,在座谈会上,伯箫同志把积蓄在胸中已久的意思全都倾吐出来,他知道通过中外记者一定能传播出去。他还把那天的发言记下来,刊载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标题是《斥无耻的“追悼”》。
1954年伯箫同志调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我们俩几乎天天见面,直到1966年。他为人诚恳朴实,表里如一,是全社同志共有的印象。我们俩经常讨论语文教材的编撰,有时似乎谈得极琐屑,近于咬文嚼字。其实决非咬文嚼字,准确的意思和准确的记载非由准确的语言来表述不可,所以一个词也不能随便,一处语法错误也不能容许。在这方面从严些,对学生的语言、认识、品德都有些好处:这是伯箫同志和我共同的信念。
伯箫同志出过四本散文集。抗日战争以前的集子《羽书》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建国以后编成的三本集子,《烟尘集》和《北极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忘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要把那四本集子选剔一下,再加入以前没有入集的若干篇散文,编成一本选集,这是极有意义的事。伯箫同志要我为这本选集写一篇序文,我除了感到荣幸不多说,只说出版这本选集的意义。
曾经有许多人说过,谁都应该多少有些历史知识。不知道过去,就不容易真个知道现在,做一个尽职尽分的人。古的远的历史放松些还无妨,近百年近六七十年间的历史跟当前的关系太密切了,那就非知道不可。而伯箫同志这本选集里,写的正是最近几十年间的事。试看,中国共产党在又团结又斗争中促成的抗日统一战线,根据地的出奇制胜的敌后战争,根据地的自力更生,生产建设,这些不是抗战的重要关节吗?伯箫同志凭他的亲身经历在这些关节上写了好多篇,这就极有意思。我不敢说得夸张,我只想说如今的青年少年读了集子里的这类文章,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时候,感情就会更加真挚,更加饱满。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三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