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他们的精神面貌大变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12
第5版()
专栏:批评以后 千万不要忘记为人民服务

他们的精神面貌大变了
编者按:扬州地区汽车运输公司的个别驾驶员因为刁难顾客受到上级的批评,对此,公司领导不是敷衍了事,而是大胆地去管,严肃处理有关人员;也不是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而是抓住这件事,在全公司范围开展了一次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发动职工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并且坚持执行。结果,不到两个月时间,职工的精神面貌和整个工作面貌,大为改观。
由此及彼,以点带面,是一种领导艺术。掌握这种艺术,不仅要敢于抓住“此”和“点”,而且要善于推及“彼”和“面”。就纠正不正之风而言,领导者只有敢于斗争,坚持原则,而不是软弱无力,怕这怕那,才能够运用这种领导艺术。扬州地区汽车运输公司的事实,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
2月间,江苏扬州地区汽车运输公司有的司机因为刁难旅客,挨了上级和报纸的批评。现在情况怎样了?有改进没有?
4月中旬,记者访问了这个公司及其所属的一些单位,所见所闻,得到的印象是:这里的服务工作很有起色,呈现了一派蓬勃向上的景象。
“旅客、货主是主人,我们是为他们服务的。”公司上上下下都这样对记者说。为了方便旅客,这个公司的不少车站的职工都在努力把车站办成“旅客之家”。泰州站提出要做“老人的儿女,儿童的叔叔阿姨,残废人的拐杖,外地人的向导”的服务要求。姜埝站为便于远郊农民早进城晚回家,增开了7辆农村住宿车,受到农民欢迎。扬州货运站打破上下班的常规,采取“两班交叉,全天营业”的做法,大大方便了货主。仪征站不仅恢复了在县委招待所每天一小时定点定时售票制度,遇到农村举行庙会,还增开赶集车,帮助农民进行物资交流。靖江站地处江边要道,中转旅客较多,过去车站工作人员不加过问,秩序很乱;现在,车站除指定专人负责接送中转旅客外,又延长了服务时间,早上提前到4点半开门,晚上8点关门,为旅客提供了方便。……3月份,这个公司收到来自各方面的感谢信和表扬意见共418条。
这些变化,是在2月27日本报刊登了交通部原副部长潘琪转来的《谁给他们这样的“权力”?》的群众来信和他加的批注,批评这个公司73队驾驶员陈玉才等刁难旅客的错误之后,公司接受教训,认真进行整顿的结果。
这个公司的领导人对记者说:“批评见报后,公司党委除立即派人向被刁难的旅客赔礼道歉外,多次召开党委会和所属场、车队、车站负责人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司机无视纪律,滥用职权,问题是严重的。事情发生在下面,但责任在领导。这反映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和漏洞。”
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这个公司认真吸取陈玉才问题的教训,努力提高职工为旅客服务的自觉性。他们把旅客来信打印出来发到班组,结合企业整顿,在全公司开展了“假如我是一位旅客(货主)”的讨论,对干部职工进行了一次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他们又编印了《致旅客的一封信》,分发到全公司业务所及的地方,广为张贴。还要求所属站、队挂出意见簿和意见箱,接受广大旅客的监督,把来自群众的批评当作动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变以往的不好声誉。他们又针对企业管理上的问题,重申并完善了过去已经建立的运行纪律和操作规程,制订了站务人员文明礼貌守则。同时,公司领导也积极转变作风。公司党委书记和一些副书记、副经理都深入基层蹲点,有关职能科室的领导人经常上路上线,检查对待旅客批评的态度和改进服务的情况,狠刹歪风邪气。73队一个新驾驶员开车,中途该停的站不停,给一位带孩子的妇女乘客带来了困难。事后,这位旅客写了批评信,公司领导知道后,对驾驶员作了严肃处理,又派副经理、科长和队长带着驾驶员两次登门赔礼道歉。
领导做出了样子,一些一般的工作人员遇到“老虎屁股”、“马蜂窝”,也敢摸、敢捅了。3月8日下午,发车员吴冠华发3点钟扬州到南京的班车,他按规定先查看车上有无“特殊乘客”时,发现前排坐着4个男的,他们自称“家里人”,却没有证件。这时,当班驾驶员上车说:“咱们是老熟人,照顾一下。”小吴严肃地说:“不能这样做,这是违犯运行纪律的!”这4人只好下车。当旅客上完,小吴填写路签时,驾驶员再次上前悄悄打招呼,要求带人上车,小吴仍然坚持不许。可是,等小吴关好车门,转身签发另一辆车的路签时,这个驾驶员却打开车门,带上无票人,迅速起动车子出站。小吴阻止不及,就报告了值班班长,值班班长马上打电话给那位驾驶员所在的单位。结果,这个驾驶员受到严肃批评,无票人补了车票,并罚了款。在这前一天,扬州站还发生过另一件事。这天清晨,原71队驾驶员、现已调出的一个青年工人来到扬州站,他想凭自己的老关系象往常一样无票乘车去无锡。哪知他一踏进车站,就发觉气氛不同了:过去乱哄哄的候车室秩序好转了,昔日闲人乱窜的停车场大为改观了,服务员胸佩服务证,各就各位,认真工作。他想,看来今天没票是上不了车了。他眉头一皱,向售票员佘名英买了张车票,等旅客全部上车后,他却将那张车票从窗口递给送他上车的一个熟人,要这个熟人赶快去退票。佘名英接过这张刚售出的车票,心中就明白了,她想,对方虽是熟人,但维护纪律要紧。于是,她先将票扣下,随即向上级报告,上级便向发车员查问。站领导得知人已坐车走了,立即给沿途车站挂电话,终于在泰兴站查出了这个无票乘车者,当下没收了他那用以掩人耳目的原汽车公司的驾驶执照,又让他补了票,并罚了款。事后,这个补票人感慨地说:“今天的扬州站不是昨天的扬州站了,今后我也要按章办事!”
这个青年工人的体会是深刻的。如今,在扬州地区汽车运输公司,不仅纪律加强了,秩序好转了,助人为乐的风气也盛起来了。一天,73队驾驶员李健奎驾车从八圩开往如皋,行至新时桥站,见路边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挽着包袱,拄着拐杖,向车子招手。按理,老李的长途车,这个站可以不停。但他心想,这位老人年高体弱,行走不便,天这么晚,后面也不会再来车了,我不带她,她今天就到不了家了。于是,他把车停下,扶老人上去。老大娘要到石南公社的女儿家去,可是买车票的钱不够了,老李便掏出自己的钱为她补了票。到石南公社时,老李又扶她下车。老大娘拉着老李的手说:“太谢谢你了,我的好兄弟!”
受到报纸批评的73队驾驶员陈玉才,也以自己改正错误的实际行动,受到了旅客的称赞。3月中旬的一天,他驾着车子,正要从无锡站开出,一位乘客突然对他打招呼,请他在钱里停一下车。他一看,见是一位腿有残疾的人,便温和地说:“好的!”钱里是泰县的一个地名,没有站头。当那位乘客如愿下车后,一再回头举手致意。……记者见到了陈玉才,他沉痛地说:“我以前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歪了,认为旅客反正到终点就走了,我的服务态度差一点,他们也不能把我怎么样。而本单位的熟人低头不见抬头见,我今天不给他们‘方便’,他们明天也不会给我‘照顾’。宁让旅客骂我一阵子,决不能叫本单位的熟人怪我一辈子。现在想想,这是很错误的。错就错在颠倒了我们与旅客的关系。今后,我一定要把旅客当亲人看待,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
这个公司每天开出客车2,000多班次,经过2,000多个路牌,行程近8万公里,要与十多万人次的旅客打交道,做好工作是不容易的。但他们已经取得了新的可喜的成绩,希望他们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好成绩!
本报记者 颜世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