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两张贺年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14
第8版()
专栏:

两张贺年片
黄建华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元旦,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团长向法国常驻团团长弗朗索瓦·瓦莱里先生回送两张不寻常的贺年卡。原来这是两封短信的黑白照片。照片里写的是什么?限于篇幅,我在这里仅把其中一封转译出来:“亲爱的梁:
我刚读到你在《欧罗巴杂志》(我记得是这杂志)的一首小诗,这是轻盈美妙的佳作。
我禁不住要向你表示祝贺,尽管我不知道你将会在什么地方得接这一贺信。
祝假期好!祝文思敏捷!
你的保罗·瓦莱里
1929年8月6日”
从写信的日期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天,爱好法国文学的读者也许会知道寄件人的名字,收件人是谁呢?
瓦莱里,即梵乐希(又译瓦勒里),就是本世纪初法国的桂冠诗人。法兰西学院院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坚决拒绝与维希政府合作,巴黎解放后不久去世,享受戴高乐政府给以国葬的殊荣。短简的收件人是我国早期诗人梁宗岱先生。由于种种原因,近二三十年在文坛上很少看到他的名字了。目下他已到垂暮之年,正在广州中山医院卧病静养。他早年留法,曾和梵乐希结识,两人有过一段忘年之交。梵乐希为梁宗岱的法译《陶潜诗集》写序,梁宗岱把梵乐希《魅惑集》的诗篇陆续介绍给中国读者。梁先生一直把这位法国诗人给自己的几十封信件珍藏着,珍藏着。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烽火硝烟,辗转奔波,信件都完整地保存下来,却想不到和平时期的十年浩劫,几乎丧失殆尽,只幸存了上述两封。
这两封短简又怎么会转给法国常驻代表团团长的呢?写到这里,本文的笔者只好自我介绍了。我是梁宗岱的学生,1978年被雇为教科文组织翻译科的审校员,因此有机会常常见到弗朗索瓦·瓦莱里先生,他便是梵乐希的儿子。梵乐希死后声名不减,今天已进入法国经典作家的行列了。我在巴黎国立图书馆看到他的手稿集几大卷,他和各国作家的通讯集多册,唯独缺少的是和中国作家通信的手迹存件。我不由得想起梁宗岱先生。说来凑巧,当时中国常驻团团长正向我了解梵乐希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于是我把梁老师的情况一一向他细说;凭了我这个媒介,两张不寻常的卡片便到达法国友人的手里。第二天就接到对方的回信:
“亲爱的同事和朋友:……
我特别想向您说的是,我怀着多么大的兴趣并多么激动地接读家父从前写给梁先生的信的影印件。
家父对中国非常钦佩,他曾经预感,中国会在世界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他认为自己能体会法国精神和中国精神之间的亲近关系。……
如果您能够的话,请转达我对梁先生的感激之情。……”
法国诗人之子的情意,我们向梁先生转达了。卧床不起的梁先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任凭岁月流逝,环境变迁,他对法国诗人的记忆却一直埋藏在心里。个人生命的浪花飘忽易逝,两国人民友谊的大江浩淼长流。而每朵翻腾的浪花又为友谊的江河增添异彩。两张小小的贺年片替行将消逝的浪花立下珍贵的存照。后浪逐前浪,新的一代又在这条友谊的长河中不息向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