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专业化联合经营,按社会需要组织生产 昌邑县社队工副业发展快效益好 去年集体多种经营收入比一九七八年增长近一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15
第1版()
专栏:

专业化联合经营,按社会需要组织生产
昌邑县社队工副业发展快效益好
去年集体多种经营收入比一九七八年增长近一倍
本报讯 山东省昌邑县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把发展社队工副业摆在正位,利用当地自然和人力资源,广开生产门路,走出了一条专业化联合经营、按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的路子,全县工副业生产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昌邑县的多种经营、特别是社队工副业生产发展很快。1981年,全县集体多种经营收入1.26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一倍。这个县的社队工副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充分利用自然和人力资源
从当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特点出发,广开生产门路。这个县南有山埠矿石,北有海滩洼地,河渠纵贯南北,丝绸业历史悠久。全县有各种能工巧匠23,000多名。县、社、队根据这些特点,因地制宜地组织群众栽树、植蒲、种藕、种菜、养牛、养羊、养猪、养虾、养蚕等,还办起了草编、丝绸、开矿等工副业项目。全县仅从事草制品、抽纱、地毯、丝绸、织布、服装、制鞋等7个主要工副业项目的加工人员就达9万多人(其中包括一部分辅助劳动力),使全县推行责任制后剩余的8万多劳力得到合理使用。
组织起来走联营的路子
昌邑县面向全县,城乡结合,把工业办到了700多个大队,14万户以上,规模大,来得快。他们根据不同产品的批量、特点,形成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专业化生产联合体。全县组织了八条“龙”,即以9个县属工厂为龙头,龙身、龙尾遍布全县社队户,对丝绸、地毯、抽纱、草制品、服装、棉布、布鞋、原盐等八种生产批量大、销路广的产品,实行了县、社、队(户)“一条龙”专业化联合生产。“龙头”厂统一管理供销,统一揽活,订合同,使全县80%的工副业,直接、间接地纳入国家计划。另外,还有队队联营、队户联营、户户联营,以及跨社、跨县、跨地区、跨省的工商、厂社、厂队联营。这种“供销大集中,加工满天星”的“一条龙”联营,是县、社、队工业管理体制上的重大改革,对解决社队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的产供销和技术上的矛盾,促进工副业有计划地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起了很好的作用。
掌握市场情况按需要组织生产
昌邑县社队和各级企业,非常重视市场预测,对县内外、省内外及国内外的市场需求情况比较有数。去春,县委组织了十几个部门上百名同志,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对全县群众的需要、社队加工能力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到全县仅建房、衣帽、食品、维修、结婚用品等5大项,一年就需要消费8,000万元,其中70%可通过本县的加工业、服务业收回来。据此,制定了发展社队工副业和解决本县群众需要的规划、措施。去年以来,全县有计划地安排新上社队加工点1,200多处。同时,他们对省内、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变化也很注意了解,经常派人到有关部门、城市、企业洽谈,参加广交会,利用产品成交、寄送设计、样品等形式,随时掌握各种经济信息。他们及时采取生产技术措施,不断革新。许多生产项目,特别是纺织业,已由手工操作发展到机械操作,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他们生产的昌邑绸、弹力呢、出口服装、抽纱、男工地毯、各种织带、台布等10多个产品,都有地方特色和较高的水平。(山东省委办公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