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三明效率”的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16
第3版()
专栏:福建通讯

“三明效率”的由来
本报记者 黄际昌 张铭清
提要:福建省三明市市委书记袁启彤和市长孙贵贞,自1979年到三明市工作,带头向机关的拖拉作风开战,精简了一些会议,减少了一些文牍,促使机关干部面向实际,和群众一起,扎扎实实地摘掉了三明市“脏、乱、差”的帽子。
福建省三明市扔掉“脏、乱、差”的帽子,以文明的新姿出现在闽西北山区、鹰厦铁路通过的要冲。
从“小事”抓起
现任市委书记袁启彤和市长孙贵贞,原本在附近一个县里工作,1979年奉调进三明市。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往哪里烧?
利用一个干部会议的空隙,袁启彤邀请与会同志连看两遍电影《七品芝麻官》。他当众第一个发表观后感:“我们也算一堆芝麻官吧?公鸡要打鸣,母鸡要生蛋,我们占了位子,为三明人民干点什么才好?总不能天天照例坐办公室,喝茶,清谈,打几个哈欠了事!”
孙贵贞接过话头,列举自己从街谈巷议中得到的感受:交通拥挤,秩序不好,煤灰遍地堆,柴房满街搭,垃圾随地倒,……我们不管行不行?有人说什么,这都是芝麻大的小事,不值得抓。
“小事?我们芝麻官就该抓!”老袁说:“大政方针,有中央、上级领导机关把握着,我们这一层的任务就是狠抓落实,做出成效。如果我们天天说大话,放空炮,还不如回家卖红薯。”
一把火,烧得在座的“芝麻官”们心里热烘烘的,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住。大家七嘴八舌,这个说要抓城区吃菜、烧煤,那个说该扭转工业亏损,也有的主张先整顿乘车秩序。主持会议的老袁说:“好事总不能一天办完,一件一件地办。当然,最重要的一条:从今天起,我们机关办事不许拖拉!从我做起,大家监督。”
向“拖拉”开战
一天,老袁偶尔翻开一个中学生写的一篇作文,自述当天清晨上学途中,连等两次公共汽车都挤不上,汗淋淋地赶往学校,迟到了。老袁把这篇真人真事的作品印发给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传阅,并且加上按语:“有些问题长期拖而不决,是为客观条件所限,但也有许多事情并非如此,完全是怪我们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尽到责任。我读了这位中学生的文章,十分内疚,同志们作何感想?大家同心协力来抓抓这件‘小事’吧!”于是,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带着整顿交通工作队的同志,以普通乘客身份出现在市区几路公共汽车上,从清晨第一班车跟到晚上最末一班车,倾听乘客呼声,亲尝酸辛滋味,摸清客流规律。然后,带着意见找交通部门商量,采取速效措施:立即调配车辆,实行高峰加车,整顿乘车秩序,保证市内公共汽车正点畅行。
尽管早已定下“不许拖”的规矩,反复强调过办事要“求实效”,但是多年积习,岂能一旦改尽!老袁到中层、基层过细检查,许多工作在会上早已做了决定,会后并没有动。唉,这种拖拖拉拉的“衙门作风”何时了!老袁好有一比,把它比做推不走、赶不动的破旧拖拉机。他兀自失声苦笑:“怪谁呢?这老爷拖拉机是我们的惰性、保守性、消极性的产物。我们造的,还得靠我们自己去搬掉它!”
帮干部越出旧轨
老袁和老孙的目光,注视着市级机关内部:一些带“长”字号的干部,天天上班办公,象走马灯似地忙得团团转,为什么往往忙不到点子上?越不出机关的旧轨?是什么怪东西“拖”住他们的手脚?他们发现一个是会议,另一个是文牍。
过去是7点开会8点到,9点开始作报告。老袁、老孙拧成一股劲,市里召开会议,先出“告示”:中心议题是什么?谁准备专题发言?还规定发言时间。主持会议人提前走进会议场所,准时宣布开会。迟到的干部无理可诉,就给批评。发言人言不及义,就立即引回正题。会议进行时,一般不会客、不接电话,更不搞“副业”、批阅与会议无关材料,不许在会场“赶墟”乱扯淡。一些重要决议,都是在会前经过充分调研,会上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后作出的;决议一经通过,付诸实施的措施就紧紧跟上。
市级机关重要的报告文件大都由书记、市长亲自动笔或审定,不依赖秘书、干事,争取时效。有的长篇通告,改用三字经的形式,几百字写成了,做到通俗易懂,家喻户晓。
实打实地为群众办好事
精简了会议,减少了文牍,确实解放了一批机关干部,促使他们面向实际,深入群众。但是也还有一些同志在困难面前却步。比如,“道路不平”是三明市多年的欠账,就长期拖欠下去么?!闹市中有一条路叫复康路,年久失修,一下雨便成河,污水横流。三番四次催着修,这个部门说缺钱,那个部门说天气不好。一天大雨如注,老袁、老孙邀请管钱管料的几个部门负责人冒雨“逛”街,一行几人趟着脏水在复康路上来回走了两遭,边走边议,个个淋成“落汤鸡”,头脑却清醒了:人民天天养活我们,我们不实打实地为人民服务,扪心无愧?再不还这笔欠账对不起市里百姓!说干就干,当夜工程队开进复康路挑灯夜战,干部亲自督阵,只用10天时间,把原来估计3个月也修不成的坑洼路,变成名副其实的复康路了。
有一次老袁走到一个角落发现有个地方路旁的公共厕所屎尿四溢,他立即吩咐城建局长处理。过了一些时日,他又转到那里去检查,发现公厕腌脏如故,他马上把局长请到厕所旁查问:“为什么没修好呵?”局长面带难色地回答:“人手少,顾不过来呵!”老袁把手一伸:“我、你都是人,都有手哇,来!”他自己撩起袖口和裤管就动手干。局长央告:“明天我们一定包修好。”老袁风趣地说:“老兄,我再也不上当,来,一齐干。今天加班加点也要收拾好。”
在雷厉风行地整顿市容中,也难免遇到阻力和非议。一条马路铺到一位“有身份的人物”家门前,就遭到呵斥:“你们开路扬灰尘,乱哄哄,叫我怎么过日子!”老袁上前说理:“开路是为了方便群众,每天有好几千人从这里过,坑坑洼洼叫他们怎么走?你光顾自己,就不为群众想想!”为了整顿市容,要拆迁一点住房,有个干部子弟拒绝挪窝,跳出来泼口臭骂,无法无天,还动手伤人。市府负责人亲临现场表示:“今天就是天王老子也要碰一碰!”硬是理直气壮制服了这刺头。
到现场办公
三明市一级机关中除留少数人值班外,市委正副书记、市政府正副市长经常带着有关的中层干部下去办公,有目的地解决“难、急、新”问题。如市内一些工厂出现亏损,分管工业的常委就下到工厂,邀集工业局和计划、财政、税务、劳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在现场“会诊”,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限期扭亏为盈。往年,全市几万户居民天天为烧煤发愁,家家忙于做煤球。副市长官清亲自到煤场组织人力、物力,计划供应,“堵后门,开前门,送煤上门”,短期见效,几万居民免除了自己抹黑之苦,市面上再也见不到“家家门前是煤堆”的脏乱景象。多少年来,山城人为吃菜发愁,“旺季烂,淡季盼”。副市长陈文,住进菜市场,二十多天不归家,亲自跟车运菜、站柜卖菜,邀集蔬菜公司经理、产菜公社书记坐在一条板凳上办公。今年春季的“淡季”比去年缩短了一半时日,蔬菜供应量也多于往年,“合理亏损”减少了四分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