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戈壁惊开新世界”——记新疆军垦战士变荒漠为良田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17
第2版()
专栏:通讯

“戈壁惊开新世界”
——记新疆军垦战士变荒漠为良田的事迹
本报记者 兰学毅
“白杨梯堤护林地,水道纵横育稻苗”;“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这是陈毅同志生前访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写下的诗句,称赞军垦战士变荒漠为绿洲的壮举。
美丽的新疆,占祖国版图六分之一,在塔里木河流域,准噶尔盆地,伊犁河谷和阿尔泰山麓,沉睡着数以亿亩的荒地沃土。1949年新疆解放了,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命令一部分驻疆人民解放军就地转业,屯垦戍边。王震将军率领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英雄部队,在天山脚下铁门关外的亘古荒原上,开出了军垦第一犁。32年过去了,这支军垦大军在新疆13个兄弟民族群众的支援下,在荒漠里开拓出1,360万亩农田,在天山南北兴建起170个国营农、牧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地带,出现了200多万亩流“金”(稻)淌“银”(棉)的美丽田园;玛纳斯河畔200多万亩沼泽地,变成了小麦、棉花、甜菜和哈密瓜、啤酒花等特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遍地泛碱花的沙井子和库尔楚地区的55万亩“不毛之地”,成了粮棉盈畴、瓜果飘香的“塞外江南”。现在,兵团除保证自身对农副产品的需要外,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4.4亿斤,棉花84万担,羊毛1,000万斤,油料5,000万斤,油品1,200万斤,肉食、蛋禽1,000多万斤以及大量瓜果、蔬菜等产品。
在开发绿洲的战斗中,各族军垦战士和来自五湖四海的科技人员、支边青年,无私地献身于屯垦事业。屯垦初期,农具不足,用旧兵器打造;缺乏耕畜,就肩拉铁犁,手抡砍土镘;气候恶劣,战士们高唱“狂风当电扇,暴雨洗衣衫”;物资供应困难,战士们说:“半月不吃油,干劲照样有,一月不吃菜,豪情依旧在!”他们以这种拚命精神,很快做到生产自给有余。他们主要用“滚雪球”的办法扩大再生产,到1966年,兵团已发展成拥有147个农牧场、150万人口、农工商学兵自成体系的大企业,累计自筹资金14亿元,上交国家税金
8亿元,两项合计相当于国家投资的3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开发、经营绿洲过程中,农、林、牧统一规划,全面发展。30年间,军垦战士以劳蛛缀网的精神,植树1.8亿株,营造起60万亩防护林带以及成片的经济林、薪炭林和果园,改变了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减轻了风沙危害,并为发展种植业和近田养殖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兵团在向荒漠进军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初步治理了玛纳斯河、开都河、阿克苏河、奎屯河等河流,在各垦区修建了100多项灌溉工程,开挖各类渠道5.4万公里,基本上做到有灌有排,渠系配套;打井
7,000多眼,使远离河流灌溉的荒原得以开发利用;修
建大小水库78座,蓄水量达22亿立方米,许多水库还养殖了从长江流域引进的鱼、虾、螃蟹、莲藕等水产。军垦战士还在铁门关修建了新疆最大的水电站。目前兵团拥有水电站91座,这些遍布天山南北的水利工程,使耕地的灌溉面积达到92%。
农、工、商联合经营,是生产建设兵团开发、经营绿洲的一大特点。兵团陆续办起了大小工厂691个,生产工业产品1,000多种。工业产值已占全自治区的四分之一。兵团开办的2,000多个商店,为农业经营逐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创造了条件。石河子垦区是新疆第一个农工商联合企业。去年它所属的18个农场有17个盈利。
随着绿洲的开发,一批新型的市镇也建设起来了。石河子、奎屯、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城乡结合的新城镇,象一颗颗明珠撒在天山南北广袤的原野上,成为各垦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开发绿洲需要投入巨大的科技智慧。早在屯垦初期,王震等领导同志就着手罗致、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材;屯垦大规模开展以后,又不断吸收了一批农、林、牧、财经等各方面的专家和科技人员,还自办了八一农学院等大中专学校。现在各农、牧场的正副场长中,一般都配备有大专毕业生。
历史的实践证明:兵团屯垦戍边,发展农垦事业,对于发展自治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保卫祖国边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百万农垦战士决心继承革命传统,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同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作出新的贡献。(附图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九团,在戈壁碱滩上种植胡杨、青杨混合林,对防风沙和防治病虫害收到良好效果。这是他们在林中进行中耕。 廖周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