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深入生活十一载——记剧作者安全在延安农村蹲点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18
第4版()
专栏:

深入生活十一载
——记剧作者安全在延安农村蹲点的事迹
本报记者 洪岩
5月中旬,延安地委书记在陕西省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讨论会上,表扬剧作者安全长期扎根延安市纸坊沟大队,同群众打成一片,为改变贫穷面貌作了艰苦的工作,文艺创作也取得了成果,受到群众很高的评价。
安全于1940年参加文艺工作,在火热的斗争中,先后创作了反映陕北人民生活的《兰花花》、《做军鞋》等剧本。全国解放后,生活舒适安逸,长年在大剧院,生活源泉逐渐枯竭,创作思想逐渐空虚。后来,他到关中农村蹲过点,但由于只当观察员,没有参加实际斗争,写了个《外甥与舅舅》剧本,因缺乏生活气息失败了。
创作生活中这个苦头鞭策了安全。他于1964年来到了当年著名蟠龙战役的战场——延安市蟠龙公社。他兼任公社党委副书记,在纸坊沟大队扎根。这是个穷得叮当响的队。那时,这里社员缺粮,牲口短料。安全和队干部、社员商量生产自救,一部分社员组成副业组,砍木?,打麻绳和加工面粉,一部分社员到南泥湾打草籽。南泥湾梢林、荆棘密密麻麻,“狼牙刺”一簇一簇。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安全带领社员钻沟、溜坬、滚格针,好不容易赶在封冻前采回了9,000斤草籽。冬天,牛没草料,安全又同社员一块赶着牲口,步行百里到南泥湾放牧。队里的副业组广开门路收入7,000元,加工面粉还挣得4,000斤麸皮。就这样,他们谢绝了国家和邻社4,000斤救济粮,初步得到温饱。开春,他们就着手改造纸坊沟穷山恶水。安全领唱打夯号子,三盘夯跟着和:“夯得实哟,好种田啊!建坝地哟,有饭吃啊!”响彻山谷的号子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不到两年,五里长的纸坊沟就建起了十条坝,出现了十块川地。
荒山有了生机,农民有了笑容,安全也有了歌声,这是他在群众会上朗诵的一首打油诗:
咱们大家一齐画,画什么?
画一幅社会主义农村新图画!
高山上,画梯田,梯田里画台拖拉机。
沟里头,画群坝,堤里头画一片好庄稼。
南坡上,画桑园,北坡上画一群羊和马。
白天夜里不停地画,父辈画不完咱来画,咱画不完儿孙画……。
任奶奶听了连声说:“美着哩,老愚公一家人把山移了,咱一村人还画不出这幅画?”会上大家乐得前仰后合。
“文化大革命”中安全被扣上了种种“莫须有”的罪名,他被迫于1967年回西安。安全离不开纸坊沟,纸坊沟也离不开安全。他回到西安不久,纸坊沟就来人看望。这给安全多大的鼓舞啊!
1970年,安全重返纸坊沟。他和群众同架一盘夯,同吃一锅饭,促膝相谈,心心相印。火热的生活,人民的激情,使安全心情激荡不已,创作热情洋溢。他和别人一起挥笔写下了《青杨寨》剧本。
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时候,大队决定办砖瓦窑。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在工人协助下,制成了3台制砖机,陕西省建工局来人一看,当场购去3台。纸坊沟用这项收入,买回两台车床、钻床、氧气瓶和砂轮机,纸坊沟的制砖机、粉砂机厂诞生了。门上贴着一副出自安全手笔的对联:“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办厂三年,他们制出了上百台制砖机、粉砂机,纯收入达到40万元,纸坊沟一下长上了翅膀。制砖机日夜转动,砖窑里炊烟不息,纸坊沟破天荒盖起两排青砖窑,户均四孔半新窑(面积达72平方米),还盖上大队办公室、文化站。去年,新农村建成了,家家喜气洋洋乔迁新居。
今年,延安市委在安全的鉴定上写道:安全同志与纸坊沟社员同甘共苦,为改变落后面貌奋斗不懈,使这个穷队在三中全会以后很快变为全市的先进队。平川地由1964年3亩增到300亩,每年人均生产粮食千斤,人均工副业收入千元。
改变穷队面貌的过程,也就是安全的创作过程。安全刚来纸坊沟时满头黑发,如今虽已头发花白,但创作思想却年轻了。今年2月,安全构思多年的《五哥放羊》歌剧问世了。作家笔下的主人翁“五哥”,就是以和他一起战斗多年的党支部书记任成士为原型的。
在人生有限的年华中,安全用宝贵的十一个春秋,以镢把作笔,汗水作墨,大地作纸,纸坊沟的贫穷面貌改变了,他创作出《青杨寨》、《三下纸坊沟》、《五哥放羊》三出戏。安全谈到今后创作设想时说:从现在起,生活过程,我打算暂告一段落,今后重点想转移到创作上来,在创作过程中继续关怀和充实实际生活,加强文艺著作方面的学习。(附图片)
安全同志在延安。 本报记者 张新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