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坚持年年植树 缩短成林周期 合浦县农村用材烧柴基本自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19
第2版()
专栏:

坚持年年植树 缩短成林周期
合浦县农村用材烧柴基本自给
本报讯 记者衡志诚、通讯员傅旭报道:历来建房缺材、烧饭没柴的广西合浦县,现在每年已能向群众提供3.5万立方米以上的自产木材,全县7,073个生产队,已有5,600个队靠自己种树基本上克服了烧柴困难。这一新的变化,是合浦县从当地条件出发,把解决用材、烧柴作为重点,坚持年年植树造林取得的可喜成果。
最近记者访问合浦时看到,原来是荒山秃岭的北部丘陵,如今遍野是松树;开阔的中部地带,大片的桉树已郁闭成林;过去常受风沙危害的长达270公里的漫长海滩,筑起了一道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城;公路干线两旁,左三行、右三行,基本上绿树成荫,总长度达300多公里;在南流河下游,两岸河堤各栽了10行左右护堤树,长得挺拔茁壮;纵横交错的水渠,星罗棋布的村庄、农舍,大都被各种林木遮蔽着。全县森林面积由解放初期的不到30万亩发展到155万亩,其中自用材和薪炭基地占138万多亩,多数是1963年以后造的,全县覆盖率由7%提高到了36. 7%。
合浦的沿海公社,过去都以烧杂草为主,严重缺柴,近几年山口公社每年约调出烧柴3,000立方米,营盘公社自造林每年可提供烧柴50多万担。营盘公社的石村大队,1968年开始大量种植桉树,平均每户已有林木11.5亩,从1977年起,大队每年有计划地砍伐一些木材供社员建新房,5年来共生产自用材3,000多立方米,修起2,400间砖瓦房,76%的农户搬进了新居;每年光林地出产的干枝叶,就可够全大队社员三分之二的生活燃料之用。
历来农区造林难,保存更难。合浦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呢?县林业局长谢邦能说,柴米油盐,柴为首,不让群众烧是不行的。群众要建新房,做家具,不给木料也不成。问题是怎样做到既合理采伐,又使树林得到保存和扩大。他们主要是坚持年年植树,持之以恒,加快造林的进度,让树木的生长量、蓄积量高于消耗量。这样,农区造林就能上得快。十多年来,合浦县每年造林5至7万亩,现在全县一年的林木生长量约36万立方米,年采伐量不过几万立方米。
为了加快林业的发展,这个县十分注意发挥集体和社员造林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己动手解决烧柴用材问题。全县由公社、大队、生产队自办、联办和国营、集体联办的林场,已发展到175个,社员在“四旁”植树达570多万株,成为用材重要来源之一。随着林业生产责任制逐步建立,社员向生产队承包育苗、承包造林的越来越多。能否缩短成林周期,对能否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合浦把营造速生丰产林当成一项重要措施,抓得很紧。窿缘桉是当地沿海和内地都适宜的树种,干直、材质好、不生虫、成材快,管护好10年即可皆伐,全县已发展55万亩。近几年,他们还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机耕造林,广泛推广营养钵、营养杯育苗,这对提高成活率、缩短成林周期,也起了重要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