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他们刚从台湾归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19
第4版()
专栏:

他们刚从台湾归来
本报通讯员 许伟 本报记者 穆扬
不久前,我们在福建、上海等地访问了几位刚从台湾来的同胞。他们以自己的感受告诉人们,只有祖国大陆,才使他们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和国家的前途。
游子归宿
台湾作家陈映真塑造过众多的寄寓台湾的“大陆客”,他们往往生活贫困潦倒,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萦牵不断;浪迹天涯的漂泊感及由此引发的乡愁,使他们备感人生渺茫,世态炎凉。
六十七岁的王士善激动地告诉我们,他在台湾三十年的感受,与作家描绘的是那样相似!三十三年前,王士善丢下妻子儿女,随国民党队伍从浙江撤退到台湾。开始,王士善对仕途抱有幻想,谁知当他在军界苦熬了三十年,眼看要升上校时,忽然接到了退役的命令。一笔不足以开销3个月生活费的退役金,成了王士善抛离骨肉、“报效党国”三十年的最后报酬。
为了生活,王士善当了票友,靠教人唱京戏为生。在台湾,孤独无靠的老年生活,是凄惨的。有一次,王士善到台北郊区一所“荣民休养所”看望朋友。许多孤身的大陆籍退役军人在此养老送终。说是“养老”,住的乃是十几人一个统铺的“克难房子”,吃的是糙米淡菜。不过最难熬的,还是绵绵不绝的乡愁。王士善亲睹一个“荣民”因为无法忍受内心的苦闷,从四楼跳下自杀。
每当想起这撕裂人心的场面,王士善就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走上这条绝路。同时,他越来越明白,对台湾当局不该再抱什么希望。经过几年的筹划,他于今年1月转道回到了大陆,在上海市川沙县和女儿、儿子团聚了。望着早已成家立业的儿女,王士善多想用物质的东西来补偿一下欠下的感情之“债”,可他在台湾好不容易积蓄的那点钱,在路途中就花得差不多了,连从广州到上海的路费,也是人民政府资助的。女儿觉察到了父亲的心情,安慰说:“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不错,盼你回来,是想让父亲在我们身边安度晚年。”
在川沙县高桥镇政府分给他的两间一套的新房里,王士善开始了新的生活。
孤岛噩梦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王士善到大陆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归宿,那么在台湾土生土长,在大陆无亲无友的林和国为什么也要离开台湾?在福州某招待所的一间客厅里,我们向这位三十三岁的台湾青年提出了这个问题。
他没作直接回答,而是以一种痛苦的心情,追述他在台湾一场破灭了的梦。
1980年,从台湾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林和国来到自己的家乡——屏东县的一所乡村小学任教。他接办了一个不到30名学生的班级。他满怀希望想用自己的热情和爱心教育学生,使他们成长为公正而有良心的人。但严酷的现实使林和国失望,腐败的社会风气戕害孩子的心灵。林和国班上的一些学生沾上了恶习,有的服用毒品,有的赌博成性,甚至还有人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
目睹社会种种弊端,林和国一度把希望寄托在政治改革上。他热心地参加过“竞选”活动,可到头来发现,所谓“民主政治”,只不过是一场骗局。
林和国愤愤地告诉我们,在台湾每次竞选前,治安当局总要秘密捕人,以各种罪名陷害那些被当局认为有“危险”的竞选人物,并以七年以上重刑来威胁候选人,不得为在押的政治犯伸冤。有时,少数非国民党人也可能当选,但并非众望所归,而是当局的“恩赐”。群众称之为“搓汤团”、“放水”。枉法舞弊行为,在竞选中比比皆是。有一年选举,林和国是某选区工作人员。正当开票之际,突然发生停电事故。推至第二天查票,那位当选呼声很高的候选人落选了。林和国很清楚是怎么回事:县党部觉得那位候选人不合心意,就用这么个“停电事故”,把他“选”掉了。
“竞选”活动非但没给林和国带来希望,反而使他更痛感社会的无药可救。
林和国坦率地告诉我们,他刚到大陆的最初几天,觉得这儿似乎不如台湾那么“繁华”,不过,对大陆的社会生活作了深刻的观察和了解之后,发现大陆有许多台湾所没有的东西,最使他感动的是大陆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祖国的热情,这同台湾人那种生活没有信念,对前途丧失信心,只顾追求物质享受的颓废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参观了一些小学校后,林和国向当地政府提出,他希望在大陆当一名教师,政府正在认真地考虑他这一要求。林和国对我们说:“祖国大陆对青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使我觉得做教师工作会充满了幸福”。
希望在这里
在某地,我们还遇上了一位刚从台湾来的、年过半百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世居台湾,在台湾还有不少亲属。因此,现在我们只好暂且把他称作D君。
D君在台湾工作了三十年,最终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台湾他可以给人以各种各样的帮助,却无法治愈蔓延台湾的“恐惧病”。人们怕贫困,怕失业,怕车祸,怕物价上涨,怕遭到暴力袭击,怕……,其恐惧之大,莫过于对前途的担心。祖国大陆的力量在一天天强大,台湾当局却拒不和谈。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对台湾长期和大陆隔离的后果表示忧虑,对台湾当局的顽固立场心怀不满。
D君用一种讥讽的口吻告诉我们,其实,“患病”最严重的,还是那些大官员们。他在军政界有不少熟人。他们一面在追随当局高叫什么“毋忘在莒,明耻教战”,一面却悄悄地把财产转移到海外,把孩子送到外国,自己则花钱弄张“绿卡”(外国居留证),一有风吹草动,只需拿起牙膏、牙刷就可以溜之乎也。世人把这种人的行径讽之曰:“牙刷主义”者。
D君在台湾所从事的是个惹人眼红的赚钱职业,过的是舒适的生活。然而他觉得在台湾这样弊端重重的社会里,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就应该象当年孙中山先生教诲的那样,致力于医治社会的弊病。于是,他热心研究社会,参加政治活动,探索台湾的前景。他最后得出结论:台湾要想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只有和大陆统一。
D君告诉我们,在台湾谈论统一是非法的,在绿岛集中营关押的8万多名政治犯中,就有许多人是因为在台湾公开说出了统一的主张。去年10月,D君从大陆的对台广播中,听到了叶委员长提出的和平统一的九点建议,心情万分激动,觉得这九点建议合乎台湾人民的心愿,如果能让更多的台湾人了解祖国人民政府的立场,这将是唤起民心,促进和平统一的最有力措施。于是,他产生了到大陆去为祖国的统一尽一份力量的念头。在作过一番准备后,D君果真舍弃财产,历经风险,来到了大陆。
我们见到D君的时候,他来到大陆才20天,可他通过目睹的事实,看到了人民政府对和平统一的诚意,更坚定了投身于统一事业和建设祖国的信心。他刚到大陆时,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明确告诉他:“你看了大陆的情况,如果也感到不理想,想回台湾或是到外国去,政府将尽一切力量提供方便。”现在,D君说:“我要留在这里,因为整个中国的希望就在这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