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绿叶片片香——记儿艺《喜哥》剧组的成人演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20
第5版()
专栏:艺坛新风

绿叶片片香
——记儿艺《喜哥》剧组的成人演员
最近,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上演了由王正编剧、周来和朱漪导演的多场景儿童剧《喜哥》。谁不喜爱方掬芬塑造的那个乐观、倔强、有旺盛生命力的流浪儿喜哥呢?谁不欢迎覃琨勾勒的那个沾有游民习气的东北难童“九一八”呢?她们不愧是闪耀在儿童戏剧舞台上的灼灼红花。可是,你有没有留意那些扮演喜哥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演员,他们工作在儿艺,又只能演成人,注定要一辈子做陪衬红花的绿叶。他们为什么甘当绿叶呢?
作为一个演员,谁不企望开放在万绿丛中?在剧中扮演喜哥妈妈沈若梅的赵淑宝,1963年就以优异成绩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了。年方22岁的姑娘,多么渴望在红氍毹上崭露头角啊!她被分配到儿艺,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位年过半百的老妈妈。当她乌黑的头发上涂满白粉时,秀美的眼睛里也贮满了泪水。难道我一辈子只能演孩子的老师、妈妈、姥姥?只能当不惹人注目的绿叶?她有过苦恼,也产生过离院思想。然而,她还是留下来了,在屈指可数的演出机会中,不断探索儿童剧里成人演员的表演方法。这次她感人肺腑地刻画了沈若梅对喜哥的钟爱和无能为力,加强了喜哥形象的深度。她把自己的变化归功于剧院老同志的教育。
说到老同志,陈默要算资格很老的一位了。从剧院成立的那时起,他就是扮演成人的配角演员。是他的演技不好吗?当然不是。他主演的电视片《何日彩云归》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他在影片《暗礁》、《济南战役》中也担任过重要角色。但是,他对儿童戏剧事业一往情深。他在参加排练《岳云》和《十二个月》时,先后接到西影和长影三个摄制组的邀请,有的约他参加拍摄,有的请他担任主角,这该有多大的诱惑力啊!可是,他婉言谢绝了对方,乐呵呵地扮演《岳云》中的秦桧和《十二个月》中的老教授。此番,他扮演喜哥的继父南国农,由于剧本需要浓缩,他的戏一删再删,可他说:“哪怕只剩下一句台词,我也要把他演好。”果然,他竭尽全力地为喜哥的感情转折作铺垫、当陪衬。当你坐在台下看戏的时候,你不觉得绿叶虽是那么朴素、平凡,点染的却是万里春光、姹紫嫣红吗?
在剧中分别扮演喜哥生父陈少聪和难童教养院院长严利人的马永玲和邵冲飞也是这样的两位老演员。老马在建国初就是青艺舞蹈队的尖子,后来又是儿艺能歌善舞的好演员。老邵的演出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的学生剧团,他还和唐槐秋同台合作过。他们要应付两个配角,真是易如反掌。但是,在他们心目里,自然界的绿叶,有的鹅黄、葱绿,有的滴翠、青苍,舞台上的绿叶,也应该姿态各异、个性鲜明,决不能是黑压压的一片,或是模模糊糊的一群。为了衬出花儿红,那颇具富态的老邵竟会飞针走线,替自己的角色缝制刀鞘,把原剧本规定插在腰间的匕首,改成掖进刀鞘,进一步勾画严利人的伪善。那弱不经风的老马虽然滴酒不沾,也会夜晚守候在酒家门旁,细心观察醉汉的踉跄,用以表现陈少聪酒后失态的神情。窥一斑可见全豹,哪里还需要再叙说他们苦心孤诣地对角色的分析、琢磨、推敲呢?
当红花不易,做绿叶也难。儿艺有多少成人演员,数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当狗、装狼,扮树公公、风婆婆,甚至头戴面具、榜上无名,常跑龙套。他们图的是什么呢?请听听他们的回答吧:“谁家没有孩子,谁不爱孩子,我们为的是孩子啊!”
为了使祖国的花朵更加艳丽,为了使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毫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是何等可贵的绿叶精神!杜甫诗云:“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也许可以当作他们的写照吧。愿神州大地有更多生机勃勃的绿叶!本报记者 解波(附图片)
喜哥(方掬芬饰)告诉妈妈(赵淑宝饰),她已经有了新的家——周恩来伯伯关怀下的孩子剧团。 沈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