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废墟山”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20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废墟山”的启示
朱敏信
慕尼黑和汉堡是西德的两座名城。在那令人迷恋的秀丽景色中,我曾多次看到以被战火摧毁的建筑物的残垣断壁堆积起来的小山——“废墟山”。它意味着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多少物质财富被毁灭啊!然而它也给人以启示:在废墟上可以重建起美丽的家园;为了维护和平安宁的生活,必须束缚住战争狂人的手脚。
慕尼黑是西德的第二大城市,是巴伐利亚州的首府,也是举世闻名的一座艺术文化城。但是,它曾多次遭到历史风暴的袭击,饱经忧患和苦难。在德国现代史上,慕尼黑更是纳粹党徒的老巢,是希特勒的发迹之地。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为了把侵略者的祸水东引,同希特勒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之后,希特勒得寸进尺,终于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纵火者和怂恿者不仅给慕尼黑的历史涂上令人憎恶的污点,也给慕尼黑人带来深重的灾难。这座城市一半以上的建筑物在大战中被毁。战后,慕尼黑人胼手胝足,把部分瓦砾运到城北9公里处,堆成小山,复以黄土,把它称为“瓦砾山”或“废墟山”。它屹立在进入慕尼黑的一条高速公路旁。当我乘车从这座“废墟山”旁经过时,山上树繁草茂,一片绿色。那青青的野草,那成荫的树木啊,纵然能遮盖住万顷瓦砾,却又怎能拂去人们心头对战争的悲惨回忆呢!
但是,慕尼黑人没有过多地叹息,他们挺起腰杆,立即从事战后的恢复工作。现在,不仅战争中被毁的建筑物恢复了原状,而且盖起了许多新的大楼。当我漫步慕尼黑街头,看到繁华的闹市、锦绣般的公园,以及重新修建好的千姿百态的古老建筑时,很难相信这座文化古城曾因遭到战火摧残而濒于湮灭。
汉堡也是这样。这个德国的千年古城,建于九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时代,曾是欧洲大陆最大的港口。它位于易北河下游,现有人口177万,是西德最大的城市和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西斯的罪恶统治下,汉堡人民也遭受了深重的苦难。汉堡市内,房屋的70%被炸毁,港口设施被炸毁的近80%,约8万人在空袭中丧生……
当我驱车访问汉堡,经过易北河上一座大桥时,看到河岸附近有个人工堆起的山丘。啊,又是一座“废墟山”!纵目看去,只见它方圆约300米,高约40米。山上赭褐色的泥土在远天灰蒙蒙的云层映衬下,显得是如此阴暗、凄凉,给人们的心头投下了一层阴影,使人顿感沉闷与不安。
但是,战后汉堡的恢复工作也是进展很快的。如今,汉堡有300多条航线通向五大洲,同世界上1,100多个港口保持着联系,每年进出汉堡港口的船只在18,000艘以上,货物吞吐量约5,000多万吨。因此,人们把汉堡港誉为“德国通向世界的门户”。汉堡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到1974年,汉堡人民基本上解决了住房问题,平均每人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市区盖起了一幢幢造型美观、风格各异的现代化建筑。几个著名的大教堂和一些红砖尖顶的老式房子也都修复了。汉堡啊,你又以庄严、雄伟的姿态耸立在易北河之滨。
“其实,岂止慕尼黑和汉堡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当年整个德国都遭到了相同的厄运,有的地方甚至更惨。”一位西德朋友这样对我说。
事实确也如此。据统计,战后柏林市清除掉的瓦砾有8千万立方米。鲁尔区工业中心的杜塞尔多夫98%的建筑毁于战火。当时德国有3,000座铁路桥被毁,莱茵河和威悉河上所有桥梁已荡然无存。美茵河上24座桥梁只剩下一座。工业的破坏也是够惨重的……战争,给多少人留下不幸和创伤啊!
二次大战中希特勒给欧洲和世界人民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大量的死亡,但德国本身也是一个被摧毁的国家,是一个被“元首”搞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处于亡国边缘的国家,是一个遍地废墟、至今仍被分割的国家,是一个曾被占领而且柏林至今仍处于被占领状态的国家。
西德人民在重建自己的家园时,为了永远记住战争给他们带来的苦难和不幸,有意保留一些令人触景生情的战争遗迹。那些分布各地的颓垣断壁无时不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教训!
历史不会重演。历史的教训可以使人们更清醒地观察和分析错综复杂的现实,以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正因如此,无论在目前正举行的第二届裁军特别联大会议的会场上还是会场外,无论在西半球还是东半球,都响起了反对霸权主义扩张侵略,反对两个超级大国核军备竞赛,要求防止核战争的强烈呼声。西德人民同世界广大人民一样,是绝不会忘记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惨祸,绝不会让新的战争狂人再把他们拖进战争深渊,把他们的家园——包括那些在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家园,在另一次战争中再度夷为废墟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