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太阳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21
第7版()
专栏:

太阳花
诸 鸿
七月仲夏,我因工作需要,从百花斗艳、“凤凰”〔注〕开屏的绮丽南方来到首都。客居小住中,希望小小的临时寓所门口也象南方一样点缀上一些花草,给生活增添一点色彩。于是,星期天一早,就忙忙地奔往花市。
花市挺热闹,近郊的种花巧匠们带着得意的神色,早已把他们的作品一盆盆地展列在街边,正有板有眼有腔有调地向顾客介绍着:“清香健脾的茉莉花哎,一年四季都开花哪!大嫂大婶簪上一朵,走到哪儿香到哪儿!晒干了还能沏壶喷香的茶……”“喂,碗口般大的月月红到啦!”“出了五个蕾的玫瑰,错过了茬儿就找不上啦!”“识货的挑那上品高雅的山茶花吧,瞧那枝儿多壮!叶儿多绿哟!”“……”
我看中了一盆胭脂色的玫瑰问道:“什么价?”“六元!”卖花的大叔伸出了大小拇指一比划。六元,是我一个月的早餐费,我惊得溜了溜舌头,买花的兴头顿时冷了一大半。我从人群中退出来,扫兴地准备回家了。没走几步,忽然一位老汉从后面撵上来,轻声地唤道:“同志!同志!买点太阳花吧,又便宜,又容易种!”说着,便把他手里攥着的一把花束递到我面前。
太阳花!好熟的名儿,在哪儿听过,记忆之海立刻翻腾起来……
那是1949年,也是仲夏,我们随军服务团行军到了赣南的一个村子里等待解放军解放福建,我们就好立刻飞腿翻越武夷山。
载歌载舞地迎过了“八一”建军节不久,我们大队的政委忽然接到福建省委的通知,要他只身日夜兼程地进入福建。几个月来一起行军朝夕相处,政委以他独特的方式和风度,对我们这伙年轻的学生兵陶情冶性,把革命道理一点一滴地注进了我们的心田,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乍一听说他要走了,大家委实有点依依不舍。于是在村外的草坪上,大队召开了一个闪电式的欢送会。
“同志们,你们是从哪儿来的!”政委跳上一个土台,一手叉着腰,以他那独特的方式和风度开始了他的告别词。人群中发出了参差不齐的回答:“上海!”“苏北!”“浙江!”“广东!”“福建”。有一个大胆的小伙子大声回答:“来自五湖四海!”人们愉快地笑起来。“对啊!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呢?”政委操一口好听的标准的普通话,接着说:“我是生在海南,长在北京,和日本鬼子及反动派在太行山周旋了十四年,如今又跟你们一块儿向福建进军了。哪儿是我的家?”政委顿住了,犀利的目光询问地扫过席地而坐的一千多名听众,然后笑着自己回答说:“我自己也不知道啊!”人们开怀大笑起来。政委紧接着说:“哪儿都是我的家!革命者四海为家!”那声音里充满了乐观、豪情。人们渐渐止住了笑,寂静下来,细细地品嚼着政委话中的内涵。
“同志们,你们见过太阳花吗?”政委的声音变得柔和、抒情了,“一粒种子,一支嫩茎,一落入泥土,转眼就成活了,它不嫌土地贫瘠,不须园丁照拂,自己从大地里吸取养分,茁壮成长,它的细茎不断蔓延,伸向四面八方……同志们,什么是咱们革命者的离别观?一个革命者,所谓离别,就是象一颗种子落入泥土那样,到一个地方,在共同的斗争中和人民建立感情,然后告别乡亲父老,又到另一个地方,播下种子……革命者就要象太阳花那样,在哪儿都能开花、繁衍,把革命的种子撒向四面八方……是的,太阳花不是牡丹玫瑰,它是草本小花,不负盛名,不入经典,它谦逊地献出自己的色泽和美丽,它永远向着光明,向着太阳。同志们,我祝愿你们都象太阳花……”
热烈的掌声在野樟树荫下响起,和着树叶在风中摇曳的沙沙声,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交织成了一阕朴素深情的送别曲。政委翻身上了立在土台边的白马,向我们挥挥手,和警卫员策马奔驰而去。
我没有见过太阳花,但我一辈子都记得这象电影镜头似的一幕。
后来,我们“随军南下服务团”的团员们没有辜负政委的期望,就象太阳花一样撒向了八闽大地,在沟沟坎坎、穷山僻壤生了根,开了花,肩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使命,把历史推到了今天。……
“买一束吧,同志,七分钱尽够您打扮您的院子了。”老汉风趣地兜售着他的商品,他的笑也象太阳花一样,谦逊里透着某种骄傲。
我愉快地接受了老汉的好意,欣然买了一束太阳花。整个夏天,我临时寓所门口那一小方花池里就开满了五彩缤纷的太阳花,它们的枝蔓越伸越远,越长越长,经过几番移插,就覆盖了整个花池,象铺了一块瑰丽的地毯。其茂盛和妍丽,常常使我咂舌,叹为观止。
现在是八十年代,历史的使命由五十年代的剿匪、反霸、土改、抗美援朝、合作化进入到四化建设,有志的青年们,十年动乱后一批一批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学生们,愿他们都成为撒向四面八方、永远迎着太阳迎着光明的太阳花。
注:生长在南方的凤凰树,高可达丈余,夏天盛开出大丛大丛火红的花朵,与伞形的树叶相掩映,犹如孔雀开屏,极其瑰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