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初夏的泰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21
第7版()
专栏:

初夏的泰山
胡立东
初夏,正是登泰山的好时令。那翠绿的松柏,柔和的山风,温暖宜人的阳光,无不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噢,这也难怪登山的人空前的多了。据泰山管理部门的同志讲,仅“五一”这一天,就有六万多人登山。六万多人呀,密密麻麻地分布在九公里长、三四米宽的泰山盘路上,简直是摩肩接踵了,你既不能中途停歇,也不能快步而行,必须安分守己地随着人流,缓缓地向山上或是山下行进。
从对松山往上看,南天门下是一道五彩缤纷的人河,十八盘就是河床,那红的、白的、蓝的、绿的、黄的,各种颜色的衣衫、帽子在上下攒动,象一朵朵浪花从南天门的过道涌出来,在红花绿松镶边的山谷中奔腾。这真是泰山的一大奇观啊!
置身于这奔腾的人流中,我的心地是充实的,情绪是激昂的。同行的几位旅伴,虽是萍水相逢,但共同的目标把我们的感情沟通了,谈天说地,毫不讳言。从北京来的一位干部打扮的中年人,风趣得很。在升仙坊下,他摘下眼镜,一边用手绢擦拭一边说:“大家加把劲,过了升仙坊,就成活神仙了。可惜哟,可惜我不是诗人,写不出‘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那样气魄宏伟的诗句。”
“侬象个诗人!”答话的是那位面容清秀的上海姑娘,她是来旅行度蜜月的,眼睛里总是含着甜蜜、幸福的光。
“身至名山大川间,不会吟诗也能吟。”北京人说着,目光被一款石刻吸引住了,他轻轻地念出声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上海姑娘感慨地说:“真是一条箴言啊!”我掏出笔记本,边走边记边品味着,不知不觉“紧十八”也被抛在了身后。
登上玉皇顶,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好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恐怕只有在玉皇顶才能领略到吧。几个拄着拐杖的老大娘也在凭栏远眺,嘴里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听口音是淄博人。在泰山极顶听到乡音是倍觉亲切的,我打趣说:“大娘,您是来还愿吧?”
白发老人笑了笑,兴致勃勃地说:“这个愿,俺许下十几年了。俺二小子还在泰安上大学时我就想来,可就是没钱。这不,一直挨到现在,钱倒有了,年纪又大了,岁数不饶人哟。”
高个子大娘接着说:“这辈子能来泰山玩玩,俺就满足了。以前俺信过泰山老奶奶,现如今,俺就信共产党了,好日子是共产党给的。”说罢,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初夏的泰山,淌着人的河流,飘着朗朗的笑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