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改革流通体制 扩大工业品下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22
第1版()
专栏:社论

改革流通体制 扩大工业品下乡
国务院《关于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扩大工业品下乡的决定》,是改革商品流通体制,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繁荣城乡市场的重要决策。
三中全会以来,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农副业产品越来越多,工业产品的数量和品种大大增加。在农业和工业增产的形势下,如何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使更多的农副产品进城,更多的工业品下乡,切实做到货畅其流,是各级政府和商业部门的重要任务。由于现行流通体制存在一些弊病,加上经营管理方面的官商作风,商品流通中问题甚多。因此,改革流通体制,疏通流通渠道势在必行。
搞活商品流通,当前要突出地抓好工业品下乡的工作。近年来,各地商业部门特别是基层商业职工做了很多工作,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拓,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农业生产发展了,农村购买力提高了,工业品供应跟不上,农民的购买力不能实现,对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利;工业产品销售不扩大,对发展工业生产不利;商品积压,对繁荣市场、增加国家收入也不利。
疏通城乡流通渠道,扩大工业品下乡,当务之急是改革现行的商品流通体制,把按城乡分工的体制改为按商品分工、城乡通开的体制。多年以来,县城以上的工业品经营由国营商业公司负责,县以下的集镇和农村由基层供销社负责,这种体制是在五十年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确立的,已经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城乡分工的流通体制,把城乡市场分割开来,使城乡脱节,商品流通不畅。国营商业公司和基层供销社在紧俏商品、利大商品和滞销商品、利小商品的分配上往往发生矛盾;有些工业品基层供销社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国营商业又不能下乡推销。改变按城乡分工的流通体制为按商品分工、城乡通开的流通体制,很有利于解决城乡商业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工业品下乡。
实行按商品分工、城乡通开的新体制,国营商业公司要兼顾城乡两头,同时搞好城市、农村工业品的供应。专业公司在农村重点集镇可以同基层供销社搞批发零售联营店,使国营商业和基层供销社的经济利益得以兼顾。有需要和有条件的地方,国营批发公司可以直接下伸,批发、零售兼营。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商业网点的作用,生产队和生产大队的代购代销店,有要求并经社队同意的可以改为向生产队承包的自营店。国营商业公司和基层供销社应大力通过展销、赶集、流动售货等形式,使更多的工业品直接同农民见面。
实行新的商品流通体制以后,要继续贯彻执行城乡都需要的副食品优先供应城市,城乡都需要的工业品优先供应农村的原则。对重要的计划供应商品,要分别下达城乡销售指标,供应农村的部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利用职权擅自挪用。对农村需要的一般工业品,专业公司要公开库存,公开货源,降低批发起点,便利基层商店选购。
改变商品流通体制,疏通城乡流通渠道,需要国营商业公司和基层供销社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共同搞好。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及时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