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跟癌症顽强拚搏的姑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22
第3版()
专栏:

跟癌症顽强拚搏的姑娘
本报记者 杨建武
在武汉体育学院武术训练场上,一群不满十岁的孩子,正在练习踢腿、冲拳……。一位身材苗条的姑娘,拄着拐杖站在旁边,时而指指点点,比比划划;时而走上前去艰难地跪在地上,一次又一次地给小弟妹们讲解,纠正每一个基本动作。她,就是武汉体院业余体校武术队的业余教练员、该院运动系武术班的学生余水清。
然而,读者你可知道,这位年仅十九岁的姑娘,是在用自己生命的余光,照亮着儿童们的前程!
“我要继续学习和训练”
一年前的春天,十八岁的余水清被确诊下肢患有“成骨肉瘤”——骨癌。在凶恶的病魔突然打击下,是做死神的俘虏,还是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她在思想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余水清1978年进校以来,勤奋学习文化知识,苦练武术基本功,进步很快,曾多次参加全国性武术比赛,为国际友人作了100多次武术表演。正当她满怀豪情向武术高峰攀登的时候,却遇到了如此沉重的打击,怎不叫她痛苦、忧伤!但是,她最终昂首挺立起来:“我要继续学习和训练!”
余水清坚持在做着她应该做的事。白天,她振作精神,拿起她心爱的长穗单剑,走向训练场;课堂上,她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和同学们一起听课、记笔记。晚上,她按照自己的工作计划,按时召开团支部会,和团员、青年谈心,和同学们说说笑笑……余水清就是这样藐视病魔,用艰难的步伐,丈量着自己生命的里程。
用歌声和笑语给病友以欢乐
凶恶的骨癌严重地威胁着姑娘的生命。武汉体育学院把她送到了北京积水潭医院。
余水清同室的8名病友中,除一人是良性肿瘤外,7名是骨癌患者,最大二十八岁,最小才十七岁。她们中有的已经截肢,有的生命危在旦夕。绝望、忧伤的气氛笼罩着整个病房。面对此情此景,余水清想的是什么呢?她在一则日记中写道:“我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应该时刻想到发挥一个团员的模范作用。我要以我的歌声、我的快乐、我的笑语给病友带来欢乐。为他人的幸福、欢乐而努力,哪怕自己痛苦点也是高兴的。”余水清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医生给她施行长达6个多小时的“灭活再植”手术时,她没有呻吟一声;她在住院治疗期间,不是给病友们唱歌,就是说笑话,把姐妹们逗得乐呵呵的。她还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编了一套简易徒手操,每天按时领着病友们在床上做上肢运动、扩胸运动……。使一度沉郁的病房,有了欢声和笑语。这青春之歌,这健身之道,使病友们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它焕发出来的精神力量,是任何药物所无法比拟的。一个随时有被癌细胞吞噬生命的共青团员,就是这样自觉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她无愧于学院团组织授予她的“模范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的光荣称号。力量的源泉
1981年3月28日,《中国青年报》以“一颗稚嫩而高尚的心”为题,报道了北京市十五岁的中学生刘玲同骨癌作斗争的事迹。余水清躺在病床上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班上的同学们也把这篇文章从报纸上剪下来,从千里之外的武汉寄到首都北京,鼓励她从中汲取奋勇搏击的力量。
术后二十天,余水清满怀深情地给运动系党支部写了一份思想汇报,表达她对事业的忠贞,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基本态度,倾吐她对党的坚定信念:“生命的长短是可以用时间来计算的,但事业却是永恒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党的无限的事业中去,让青春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让心灵更美丽、更纯洁……”
余水清怀着这个虔诚的夙愿回到了渴别70多天的学校。她把医生开的半年病休证明置于脑后,也“违背”了系党支部让她停止工作和学习回家休养的决定,一头扑在学习和工作上。从此,在运动场上,课堂上,图书馆里,又有她活跃的身影。
暑假,她回到父母身边,又以顽强毅力,不顾夏天的暑热和蚊咬,写出了3,000多字的论文《浅谈武术运动中谚语口诀的运用》。
今年4月1日,余水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多年的夙愿实现了。从此,她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以炽烈的生命之火,投入到发掘、整理、提高祖国武术宝库的事业中去。(附图片)
余水清在钻研武术资料 本报记者 花 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