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西方和平运动的新高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22
第7版()
专栏:新闻综述

西方和平运动的新高潮
马为民
西方的和平运动最近又出现一次新的高潮,正在汇为一股反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核军备竞赛的巨大洪流。
6月12日,纽约60万人游行和集会,向正在举行的联大裁军特别会议表达他们要求和平和裁军的强烈愿望。同一天,波士顿和美国其它城市也举行了规模不等的和平示威。
在此之前,美国总统里根访问西欧和北约举行首脑会议期间,巴黎、罗马、伦敦和波恩等地先后共有100多万人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军备竞赛,撤除在欧洲的核武器。其中波恩的示威约有35万人参加。本月20日,巴黎举行了有二十多万人参加的“争取和平进军”。遭受过原子弹灾祸的日本人民也于5月下旬在东京举行了数十万人参加的反核示威。
西方的这些和平示威,声势浩大,轰动了西方政坛,引起了各国舆论的注意。
西方和平运动的矛头主要是指向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反对它们进行大规模的核军备竞赛,要求制止核战争。在西德等西欧国家,示威者着重反对在西欧部署美国的新式导弹,因此,反美色彩显得更为突出。
欧美的和平运动具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示威者从失业工人到社会名流,从家庭主妇到议员政客,从现役军人到宗教人士、生态主义者,几乎汇集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由于参加的成员广泛,而且青年人居多,所以反映出来的政治思潮相当复杂,政治口号也各不相同。他们当中,大部分人主张反对苏美两霸,一部分人突出反对美国,一部分人则突出反对苏联,还有少数人提出欧洲应当在苏美之间保持“中立”;有的要求东西方共同裁军,也有人提出单方面裁军的不切实际的主张。还有少数和平主义者宣扬一些放弃原则、乞求和平的口号。显然,很难用某一种“主义”来概括整个运动的性质。难怪西方有人称它是“一切主义的总和”。不过,反对核扩军和核战争却是和平运动大多数参加者的共同呼声。
目前,和平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股不可低估的政治力量,它不仅影响到某些国家的内部政局,而且影响到一些国际事态的发展。苏美两家最终同意就限制战略核武器重开谈判,原因之一显然是受到了和平运动的压力。
西方的和平运动萌发于西欧,开始于1980年冬季,去年秋天发展到高潮。据统计,去年西欧投入和平运动的有500万人次。今年4月复活节前后和平运动重新高涨,并且扩展到美国和日本。目前遍及西方世界的反核示威是和平运动的又一次新高潮。
苏美两家的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是和平运动兴起的政治背景;笼罩西方的经济衰退持续多年,是它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以和平运动的发源地西欧为例。在这个小小的“欧洲半岛”,存在着世界上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峙的局面,部署着最密集的核武器。苏联近年来加紧部署SS—20导弹,打破了欧洲的军事平衡,触发了新的一轮军备竞赛。而美国关于准备在欧洲打一场“有限核战争”的言论,使欧洲人谈虎色变,深怕欧洲将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霸权的核战试验场。另一方面,生活在经济衰退中的广大民众,身受失业剧增和物价飞涨之苦,不愿意为部署美国导弹和追加军费再作牺牲。于是他们纷纷走上街头,高呼“勃列日涅夫,里根,给我们和平”和“要工作,不要导弹”等口号。
对于这场和平运动,美国曾竭力贬低它,甚至把整个运动夸大成苏联“策动的阴谋”。而苏联则做出种种“同情”“支持”的姿态,以摆脱自己的窘境;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对运动施加影响,企图使它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但是,和平运动的发展是不以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志为转移的。如今连美国也不得不考虑这一声势浩大的和平运动反映出来的群众情绪。至于莫斯科的如意算盘,也是注定要落空的。因为谁都知道,威胁世界和平的正是疯狂进行核竞赛的苏美两个超级大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