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金钱草”长洞庭湖 ——湖南省积极发展造纸芦苇原料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25
第2版()
专栏:

“金钱草”长洞庭湖
——湖南省积极发展造纸芦苇原料基地
本报记者 李茜 张岩
不久前,我们乘船对800里洞庭进行了一次采访。湖面微波荡漾,星罗棋布的湖洲上,茂密的芦苇翠绿茁壮。这里,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造纸芦苇原料基地。
和我们同行的湖南造纸公司老刘同志兴致勃勃地说,芦苇是一种较好的造纸原料,特别是占洞庭湖芦苇总产量80%以上的荻,纤维质量好,制浆得率高,两吨半就可以造一吨凸版纸,相当于5.5立方米木材的造纸量。发展芦苇生产可以节约大量木材,难怪有些人称大面积苇田为“第二森林”。沿洞庭湖区的沅江、岳阳、华容、湘阴、汉寿、南县、澧县、益阳、常德等11个县、市,发挥当地的优势,积极发展芦苇生产。目前,全省种植面积已有89.6万亩,年产芦苇56万多吨,其中用于造纸的49.8万吨。
湖南省造纸芦苇基地是在轻工业部和省轻工业局的扶植下发展起来的。1966年建设基地时,全省芦苇产量为5.4万吨,现在已经达到56万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在有些省市芦苇产量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他们的发展为什么这样快呢?有人认为是湖南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更多的同志认为主要是政策好。这个省从开始建立造纸芦苇原料基地,就规定了“统一领导,全面规划,以县为主,财政收入归县,产品调拨归省,厂(造纸厂)场(芦苇场)直接对口”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由县开发利用大、中湖洲,所得收入全部归县支配,因而调动了各县发展芦苇生产的积极性。沅江县在1965年开始建设芦苇基地时,只有5万亩有苇面积,年产芦苇2.7万吨。目前植苇面积达35万亩,年产芦苇22万吨。全县国营苇场的年产值就有1,500多万元,利润68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0%。有了这笔资金,县里很多问题好解决了。用它建设了不少工厂,还购置了很多机动船、拖拉机和汽车。
湖南省利用湖洲发展芦苇生产,也有些县走过弯路。主要是不因地制宜,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大规模围垦湖洲,毁苇种粮。华容县1977年把团洲芦苇场的6.5万亩芦苇一下子围掉5.8万亩,毁苇种粮,结果粮食未能增产,芦苇却几乎被搞光,连本县一个小纸厂的原料,也要到外县采购。围垦的当年,芦苇的收入就从上年的330万元减少到10万元,使一个富县顿时变成了穷县。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使湖区的干部认识到:在湖洲上围垦造田,就会缩小湖面,降低蓄洪、保水能力,不利于下游,也不利于湖区的工农业生产。如果在湖洲上因地制宜,种植芦苇,一免水患,二不要施肥,三不需要大量投资。每生产一吨芦苇,包括种、收、割、运在内,费用不超过40元,纯利润可达到50%。因此,湖区人民把芦苇称作“金钱草”、“摇钱树”。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湖南省于1979年颁发了《湖南省芦苇管理暂行办法》,除了重申过去行之有效的政策以外,还强调湖区应该把发展芦苇生产作为多种经营的重要项目,已有的芦苇基地面积、地块应该固定下来,积极扩大种植面积。
政策对头,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进行科学培育和管理。记者无论走到哪个芦苇场,都能见到职工为芦苇的优质高产而劳动。岳阳市湖洲局系统的2,000多名职工,积极开沟排渍,改造环境,发展湖洲苇田。新洲芦苇场采取踩秆种植,压秆复种等办法,建成亩产一吨的万亩高产苇田。对严重影响芦苇产量的藤害和虫害,各苇场都抓紧除治。岳阳市湖洲局正出动飞机喷洒药物杀虫。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湖南全省芦苇平均亩产达到700多公斤,总产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芦苇产量不断增长,为造纸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保证了湖南省造纸工业三十年间以平均每年递增24%的速度持续发展。现在全省已有103个造纸厂,其中大、中型造纸厂五个。这些纸厂半数以上是以芦苇为原料的。这个省的芦苇除供应本省外,每年还支援天津、辽宁、湖北、江苏等省、市15万吨左右。当我们看到外地一些纸厂的工作人员为了原料问题而到处求援,奔波忙碌;一垛垛芦苇通过大大小小的船只和一列列火车运往数千里外时,不禁想到:这样远距离运输,费用高,损耗大,又占用很多车船等运输工具,是多么大的浪费呀!而有些省市有芦苇资源和生长条件,如果这些地方的领导同志能够在建设造纸原料基地上下些功夫,不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何必“捧着金碗讨饭吃”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