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这里没有“铁饭碗” ——丹东二轻系统集体企业为什么年年有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25
第2版()
专栏:调查报告

这里没有“铁饭碗”
——丹东二轻系统集体企业为什么年年有发展
李文 李克夫
丹东市二轻局系统自三中全会以来,陆续兴办了70多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工厂、合作社,安排1,700多名青年就业,二轻系统待业青年全部得到安置。去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6倍,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5倍,出现了厂厂增收,社社盈利,企业多留,个人多得的局面。
开始兴办集体企业时,他们就明确宣布了一条原则:这里没有“铁饭碗”,“铁药碗”,赚了发工资,有奖金;赔了少发、不发工资,少发或不发奖金;筹建初期大部分单位头一二个月没有发薪,有的为了多凑资金发展生产,三个月分文未发,大家也没有怨言。有的工厂原料不足时,就临时放几天假,有活时再干,放假期间不发工资。医疗费每月2元发给本人,急、重病厂社补助。实行这种办法,提高了职工出勤率,医疗费用较原有集体企业节省很多。
干部、职工不等、不靠、不要,人人献策,个个尽力。组建知青工厂的管理机构晨阳公司,借了一间门市房,从二轻局带去几张办公桌,花0.49元买了一把门锁,就开张了。修配公司的领导带头劳动一周,清理修缮一个破仓库,组建了晨阳服装二厂;金属制品社在一个山坡上租了几间草房,盖起了炉棚,利用废料,炼出了锌、铝、铜等,去年产值达90,000余元;晨阳电器配件厂租了3间车房,生产出式样新颖的灯具。这里办的厂、社大都是资金自筹,厂房自找,品种自定,原料自寻,产品自销。有些设备是职工自己带的,如4个木器社和木器厂的工具开始全部是自带的,3个服装厂的青年工人自带缝纫机100多台,厂付给磨损费。大家千方百计节省每一个钱,有的工人到市内办事,为了省5分钱车费,宁肯多步行一两站路。
新办的厂、社不设科、股,脱产人员甚少,效率较高。企业干部包括厂长、书记、主任和财会人员,大都同职工一起劳动,有的白天劳动,业余时间处理公务、账目。非生产人员少,企业管理费用低,利润增加。如新办的安民服装厂有职工138人,没有股、室,脱产、半脱产人员少,去年企业管理费比另一个300多人的老服装企业少54%,利润多2.5倍。此外,合作社人员较少,干部民主选举产生;用人制度也比较灵活,招用新工人实行择优原则,有一段试用期,表现不好的可以随时辞退。青年张吉利办的木器社,一年多先后招用十几名青年,有两名青年搞邪门歪道,经教育帮助不改,已被辞退。
在生产上拾遗补缺,搞社会和人民急需的缺门短线产品。主要发展原料有来源、产品有销路、技术有把握、经营有盈利的日用小商品。他们因地制宜,从事服装鞋帽、金属制品、工艺美术、塑料制品、木器加工、土木建筑和装卸、修配服务等行业,生产经营各种服装、鞋、家具、绢花、戏装、皮革马具等350多个花色品种。由于“船小好掉头”,经营灵活,产品容易做到适销对路,受到消费者欢迎,部分产品还远销国外。木器社除为群众带料加工家具外,还为厂矿企业做各种家具、更衣箱等,同时经常为用户修理门窗、桌椅等,深受群众欢迎。有些厂、社是直接为大厂配套的,如制钉综合厂、金属制品厂、无线电配件厂、造纸原料社等,既支持了大厂生产,又解决了本身的原材料供应及产品销路,互助互利,一举两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