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知识分子的春天和希望 全国政协第四次专题讨论宪法修改草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25
第4版()
专栏:

知识分子的春天和希望
全国政协第四次专题讨论宪法修改草案
本报讯 记者习平、王永安报道:全国政协第四次专题讨论宪法修改草案于6月24日进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委员们,把话题集中在如何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问题上。座谈会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杨秀峰主持。
国家离不开知识分子
宪法修改草案对知识分子有专门条文的规定,这在过去的几个宪法里是没有的。委员们对此十分高兴。中共中央编译局顾问姜椿芳说:我统计了一下,宪法修改草案中提到文化的地方就有数十处,可见我们多么重视这个问题。但是,要实现宪法有关文化大业的条文,就要靠人——理解的、懂行的人。这些人在我国为数不多,需要大力培养,也希望政协在这方面建设新猷,尽到职责。
戏剧家吴祖光说:知识分子在社会生产和历史的进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三中全会结束了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是非颠倒的历史,使劫后幸存的人重新看到了春天和希望。宪法修改草案有关知识分子的规定,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将得到有法可依的切实保障。
最近才从西南调查归来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说:我接触到的大多是年龄较老、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他们越老越积极,实非虚言。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关心的不是安度晚年,而是怕身后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有用的知识。想到宪法上有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规定,知识分子又急待作出贡献,不是两头对上,形势大好么?
漫画家华君武以美术界为例说:十年浩劫以后,曾有一段时间担心后继无人,实际上现在美术界,中青年已经成为主力军,油画、版画、雕塑、连环画等方面就是如此。艺术水平提高,创作繁荣。说明只要我们重视知识分子,文化教育事业就有大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马璧说:宪法修改草案不仅可以鼓舞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击的知识分子,更可以鼓舞千百万后起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委员们认为,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就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进一步关心他们。
费孝通说:我对163个六十岁以上的知识分子进行了一次测验,发现干扰业务的重要因素:一是家务劳动,占20.86%;二是社会活动,占18.40%。每天单是取牛奶排队,就得半点钟。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术上有点名声的人,在落实政策中大部分安排了代表、委员、校长、主任等。他们在政治上翻了身,心里是感激的,但在业务上可就专不了心,这是个矛盾。我们似乎还得创造一种风气,使得学术成就本身能取得社会的地位,受人尊重。我还调查了36名五十岁以下的中年知识分子,他们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现在是文教科技第一线的主力。他们之中不少人是两重(工作重、家务重)、两差(待遇差、体质差)。四十五岁以下的,大多是六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在业务上还迫切需要进修,但是在两重两差的情况下,实在不容易安心脱产学习。这一代知识分子即将在今后十年中起着决定我们文教科技质量的作用。以上情况,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解决。
培养人才,需要发展各种形式的教育设施。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王艮仲在谈到这方面的问题时说:近几年来,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举办起各种业余学校,符合国家需要。但是不少的地方在校舍、人员等方面处处加以限制,给办学带来了不少困难。
几点建议
委员们就如何修改宪法,当前需要解决那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华君武提出:双百方针十分重要,1978年的宪法有规定,这次修改时删去了,许多人不理解,至少有人担心这种删去,对那些不喜欢双百方针的观点是一种心理支持。他们会说,宪法上都删去了,你们还搞什么!我希望宪法修改委员会就这个问题给予考虑或作明确的解释。
王艮仲提出:社会力量举办教育事业应纳入国家教育计划,并且制订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种学校的文件,其中包括退休人员办学,在职教师受聘兼课,正规学校出租教室给业余学校,规定适当条件以批准建校及承认毕业生学历等。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董纯才提出:在培养新人中,除了教授科技文化知识外,要注意体育方面,使受教育者有健康的体质和卫生的习惯。
不少委员还提出国家要增加教育、文化经费,同时逐步改善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