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赵春娥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他人 洛阳市掀起学习劳模赵春娥的热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27
第1版()
专栏:精神文明赞

赵春娥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他人
洛阳市掀起学习劳模赵春娥的热潮
本报讯 据《工人日报》报道,洛阳市总工会、妇联最近作出决定,号召全市职工向河南省劳动模范赵春娥学习。一个学习赵春娥的热潮,正在洛阳市几十万职工中逐步开展。
赵春娥是洛阳市煤炭公司老集煤场工人、共产党员。她十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奋工作,被群众誉为“闲不住的实干家”,“为人民服务的老黄牛”,曾多次被评为公司、局先进生产者和河南省、洛阳市劳动模范。她于今年4月21日因病去世。
1966年,三十来岁的赵春娥到老集煤场当工人时,有人对她说:“在煤场扫扫铲铲没出息。你不会托人说说,调出去,干点轻活!”她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咱把后勤工作搞好了,让科学家集中精力搞科研,工人们精神饱满地搞生产,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赵春娥把全身的光和热都献给了煤场,什么活都干遍了。全场每年购进2万吨煤,大部分由她负责验收;销售3,000吨碎煤,煤底全靠她一人打扫。她嫌一天干八个小时太短,就提前上班,推后下班。她经常利用下班以后的时间为用户送煤。有时,她爱人出差到外地去了,她就让孩子坐在煤车上,跟她一起给用户送煤。煤场干部杨明安看她身子单薄,想帮她的忙,赵春娥六点半进煤场扫地,他就提前半小时把煤场扫好了。春娥早上一来,见煤场打扫得干干净净,心想:“现在学雷锋的同志越来越多,我落后了。”第二天,她不到六点就进煤场扫地。老杨第三天起得更早,第四天春娥又把他抛在后面。一些老工人劝老杨说:“不要这样和她比赛了,她是不会甘心落后的,时间长了,会把她的身体累坏的。”
赵春娥总是用自己的满腔热诚温暖着别人的心。冬天,搬运工人们刚刚运完煤,她就连忙生起火炉。工人们吃着春娥替他们热好的饭菜,一股热流暖遍全身。人们谁也说不清,赵春娥多年来利用下班时间为五保户、军烈属、困难户送过多少次煤,洗过多少次衣,为本场职工做过多少好事。她多次送钱帮助有困难的同志,连她爱人老牛都不知道。在肝病加重住院治疗期间,她帮助护士擦地板,倒痰盂,给病人端屎倒尿。有个农村来的女病人,家里的孩子没人照顾,她动员病人的爱人赶快回家照顾,病人由她来侍候。在她看来,一个人活着,就应该为人民,为社会做点什么。
《工人日报》报道赵春娥的先进事迹的时候,以《这就是共产主义思想》为题发表社论指出:赵春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和平凡的劳动中,做出了极不平凡的光辉事迹。她把理想和实干紧密结合起来,工作不讲条件,劳动不计报酬,不仅兢兢业业做好份内工作,还默默地做了大量份外的好事。这种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共产主义思想的集中表现。(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