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兄弟民族生活的诗篇——浅谈壁画《创造·收获·欢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6-27
第5版()
专栏:

兄弟民族生活的诗篇
——浅谈壁画《创造·收获·欢乐》
马克
继首都国际机场的壁画群之后,近年来在北京各大饭店和公共场所又出现了许多新壁画。最近在北京饭店东餐厅里新完成的大型壁画《创造·收获·欢乐》就是其中的一幅。该画由中年画家刘秉江和周菱同志合作,高5米,长17米,用丙烯颜料绘制而成。它以饱满的构图,典雅的色调,优美变形的人物塑造,巧妙的装饰匠意,以及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着无数过往的来宾,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使明亮的大厅也为之生辉。
不是单纯的民族介绍,不是表面生活的图解,更不是民族俚俗和服装的猎奇,是这幅壁画的特点之一。由于两位作者都是在中央民族学院工作的,他们经常有机会到各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了解兄弟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疾苦与欢乐,熟悉兄弟民族人民的秉性脾气、音容笑貌和理想愿望,所以出现在壁画中的26个民族的74个人物形象,多数都具有不同的面貌特征,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收获或学习,或狩猎或歌舞,都重在揭示人物勤劳、团结、智慧和热爱生活的心灵美。对于那些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而在壁画中又不可少的黄牛、山羊、骏马、猎犬、雄鹰和小鸟等各种各样的动物,也刻画得亲切可爱,充满生气和动感。至于那些富有地方特征,在壁画中起着装饰和调剂作用的树木花草和多种多样的工具器皿,也赋予了一种美妙的令人神往的情调。
刘秉江1961年卒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是学习油画专业的,但他并不满足于一般的油画,而企图结合我国传统线描艺术寻找新的出路。周菱原来就是学习中国画的,所以在这次创作中,他们一开始就致力于新的形式风格的探索,既吸收敦煌、永乐宫等壁画的优良传统,又借鉴外国现代艺术中某些长处,熔中西于一炉。从1980年开始,经过反复地钻研、揣摩、尝试和创造,经过两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整幅壁画,既结合大厅建筑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又注意壁画整体的平面效果,统一中有变化,分组表现又有联系,笔法缜密流畅,画面清新富有韵律,取得了可以远观又可以近看的艺术效果。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他们长期深入兄弟民族生活的总结,也是他们多年来在艺术表现上认识和追求的一次总结。
壁画是个大有发展前途的画种,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发展,它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希望有志于此的美术家们有更多更新的壁画问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