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阅读
  • 0回复

调整生产布局 改进耕作制度 发展多种经营 荆门县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生产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01
第3版()
专栏:

调整生产布局 改进耕作制度 发展多种经营
荆门县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生产发展
本报讯 湖北省荆门县在落实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同时,1981年根据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方案,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实行改良土壤、因土种植、因土施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与上年相比,全县粮食总产增长18.9%,向国家贡献粮食增长52.77%,棉花总产增长7%,油料总产增长2.89倍。全县社员人平收入199元,其中集体分配部分人平129元。
荆门县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适当调整中稻和双季稻的比例。根据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的结果,荆门南部适宜种植双季稻,中部勉强可种,北部基本上不适宜。1981年适当压缩了双季稻面积,扩大中稻面积,发挥了资源优势,缓和了缺水、缺肥、缺劳力的矛盾,总产增加,早、中、晚稻单产都有了显著提高。
调整耕作制度,实行轮作换茬。过去由于单一的绿肥水稻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变坏,绿肥产量越来越低,水稻产量低而不稳。去年适当减少水田绿肥面积,多发展麦稻、油稻、豆稻连作,既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粮食产量,又改良了土壤,减少了病、虫、草害,全年粮食亩产量达到千斤以上,比双季稻年均亩产量增加一百多斤。
改造低产田。全县有低产田近20万亩。各公社根据土壤普查提供的情况,对低产田实行土壤改良,因土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烟墩公社的水田中冷浸田面积占50%以上,常年单产只有400斤左右。通过深挖排水沟,增施磷肥,改换作物茬口等措施,去年粮食总产达到5,270万斤,比历史最高的1980年增加170万斤。
发展多种经营。1981年全县造林4.58万亩,向国家贡献木材6,950立方米,栓皮、木炭、水果、黑木耳、茶叶、糖料、烟叶、中药材以及畜牧业、水产都有增长。全县去年向国家出售鲜蛋1,400万斤,户均过100斤。
办好试验、示范样板。全县根据农业区划方案,分区拟定了52个试验课题,参加的科技人员82人。有些试验成果如化肥三要素的配合施用、棉花施用硼肥、冷浸田的改造、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已在全县推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