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阅读
  • 0回复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与交通部互相支持打开新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04
第1版()
专栏:

机构改革体制改革好 思想统一工作效率高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与交通部互相支持打开新局面
经过短时间酝酿,已商定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交通部在国内制造各类船舶234艘、250万吨位的计划
本报讯 记者从国务院有关部门获悉,新组建的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与交通部,经过短时间的酝酿,已经商定了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交通部在国内制造各类船舶234艘、250万吨,均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承建。这批定货最近在国家计委主持下,双方会同中国银行就付款方式、贷款利率等问题,分年度作了初步安排。这样,不仅改变了我国一些主要船厂长期任务不足的状况,还可把一批船机厂、配套厂带动起来,并将有力地促进配套设备国产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一措施必将给我国船舶工业和水运事业带来很好的前景。
交通部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出现这种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协商共事的新局面,对于一些了解我国最大用船单位交通部和最大造船单位原第六机械工业部以往情况的人,是难以想到的。过去两个单位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商定一批交易,不知要费多大事。为什么现在能如此迅速、干脆地谈定这一大批船舶定货呢?原来是由于以下的变化:
一、两个单位的机构变了。
在这次机构改革中,第六机械工业部和交通部直属的153个企业、事业单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组成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交通部也进行了机构改革。
二、两个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提高了。
交通部部长李清根据他在远洋局工作的经验,认为向国外买旧船是靠不住的。这些年远洋局有了近千万吨船,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但要看到这些船的技术状态有的不够良好,有些船是超龄的。李清同志认为过去买旧船,是一种权宜之计,今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虽然要利用贷款买些旧船、新船,但必须将根基立在国内建造上,不明确这个方针,就不是一个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会犯大错误的!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柴树藩、冯直同志认为,我们现在出口的远洋货轮,国外航运界、造船界公认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说明我们的造船技术水平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了发展水运事业,对国内船舶定货一定要和出口船舶一样,保证质量,保证交货期,全面履行合同。至于船价,他们表示,对于国内定货,只要保住上交国家利润,能够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再为鼓励职工生产提一点奖金就可以了,除此而外,不额外赚钱,价钱一定比在国外买船便宜。
三、船舶工业的管理体制变了。
自从今年5月初原第六机械工业部与交通部直属船舶工业企业组合为船舶工业总公司以来,交通部和总公司双方都认为,发展国家的水运事业,是共同的任务,都要为国家作出贡献!尽管现在国际船舶工业市场萧条,我国船舶工业和水运事业的发展并不受影响,决心共同携手前进!通过联席会议,他们双方还对过去存在的问题,各自作了检查,谈得十分真诚、融洽。交通部同志进一步保证,所订的计划是符合实际的。从发展前途看,这个任务只会扩大。船舶工业总公司实行工业同贸易、军品同民品、造船同修理、科研同生产紧密结合,将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在保证优先完成军品任务的同时,不仅能承接大批国内造船、修船任务,还有力量承接国外定货。
四、国家对船舶工业的政策改进了。
国家计委对交通部同船舶工业总公司商量确定的项目,及时了解情况,作了安排,列入了国家计划,并就建船所用资金问题,作了研究与确定,可以从国家投资、银行贷款和交通部自筹资金(包括一部分折旧费)中来分年按序解决。所需外汇亦作了安排。这就从资金上保证了这个计划的实现。
五、交通部同船舶工业总公司的工作作风也变了。
他们说干就干,雷厉风行。双方对今年要开工的船舶将在最近签订合同,9月份对明年开工的船舶签订合同,争取年底对“六五”期间250万吨位船舶的合同全部签完。联席会上双方商定,要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双方全部工作人员和基层中去,使各项决定能够贯彻、实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