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南美的足球狂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04
第7版()
专栏:

南美的足球狂热
陈宗舜
南美洲简直是个“足球世界”。无论何时,只要有块平地,有个踢之能滚动的物体,“足球”比赛就能开始。无论车来人往的街巷、僻远山村或小镇,甚至几十层高的楼顶平台,都能成为人们竞逐的场所。号称南美足球三强的巴西、乌拉圭和阿根廷的某些工厂,招收工人的先决条件甚至不是技术特长,而是先要看你足球踢得如何。据统计,仅有2,700万人口的阿根廷,足球运动员就有30万之多。整个南美洲注册或未注册的足球运动员有四百万。雄厚的群众基础,使这块足球热浪翻涌的大陆接连升起一颗颗闪光的球星:贝利、马拉多纳、济科……过去十一届世界杯足球大赛中,南美足球队有六次夺得桂冠,其中巴西队接连三次问鼎而永远占有了象征足球王冠的“金女神杯”。南美洲因此越来越流行这句充满豪情的话:“不是南美洲出生的人不懂得足球!”
南美足球水平在世界上确实堪称第一流。同样,南美的足球狂热也是举世无双,甚至是令人吃惊的。
1930年,首届世界杯足球决赛在乌拉圭和阿根廷之间进行,决赛地点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数以万计的阿根廷球迷从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高唱《不战胜则死亡》歌曲,横渡巴拉那河前往乌拉圭助战。河对岸的乌拉圭军队如临大敌,个个荷枪实弹,严阵以待。乌拉圭当局十分担心有人携带手枪入场扰乱比赛。决赛那天,蒙得维的亚球场为手持刺刀的步兵包围,9万观众大部被搜身。决赛结果,主队乌拉圭以4∶1大胜阿根廷队。原本满怀希望而来的阿根廷球迷一个个悲恸至极,不少人是哭着回国的。1950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第四届世界杯足球决赛,冠亚军的争夺是在巴西与乌拉圭队之间进行,在坐满20万观众的马拉康那体育场拉开战幕。当时巴西队只要同乌拉圭队战平,便可获得世界冠军。比赛场上鼓声号声此起彼伏,身穿各式彩服的啦啦队从巴西各地赶来为巴西队呐喊助威。但是,这山呼海啸般的喊叫并没有抵挡得了乌拉圭队急风暴雨般的攻势,结果巴西队以1∶2败下阵来。巴西队在本土受挫,不少球迷简直痛不欲生。比赛结束时两名球迷因过度激动,心脏病猝发而当场丧命,另两人从看台顶上跳下自尽。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美人对足球的兴趣愈浓,以至不少人把一场球的胜负看得高于一切。这也是导致1964年5月24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发生世界体育比赛史上最悲惨事件的原因。那天,秘鲁队与阿根廷队在利马国家体育场比赛。赛中因对一个球的裁决有异议而引起两队争执,争执由球场扩展到看台,终至互相厮打,一时玻璃瓶和各式利器横飞,很多人被打得头破血流,秩序大乱,死伤数以千计。正如第二天秘鲁一家报纸所指出:惨剧的发生,“是因足球迷惑了人们的理智”。对足球赛的狂热竟发展到完全失去控制的毫不可取的地步,这不能说不是个极其惨痛的教训。
第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后,巴西、乌拉圭、秘鲁、阿根廷等国成立了各式各样的球迷俱乐部。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巴西“托西达斯”俱乐部。该组织是1941年为支持“弗拉门戈”足球队而组织起来的,分会遍及全国,成员有学生、汽车司机、清洁工人,也有百万富翁和大学教授。它要求会员务必尽最大气力支持他们的俱乐部球队。每当该俱乐部球队出战时,散坐在体育场看台上的俱乐部成员就摇旗呐喊,鸣鼓吹号助威。1981年年底“弗拉门戈”足球队在东京赢得世界俱乐部杯赛冠军时,“托西达斯”球迷俱乐部成员和成千上万球迷走上街头,高举红黑两色横格旗,唱起颂歌,游行通宵。一些残废人彻夜躺在楼房阳台上与球迷们共享欢乐。一位盲人胸前挂着一只新足球,喜极而泣地站在街头告诉记者:“足球就是我的眼睛,我的生活里一天也离不开它,我不敢想象,没有足球,我是否还能够活下去。”可以说,因为有着数以千万计球迷的鼓舞和推波助澜,南美洲的足球运动才有称雄世界的今天。但是,如果人们为了一场球赛的输赢而如痴如狂,失去理智,扰乱球场秩序,甚至动手斗殴,酿成惨剧,这就不仅不足为训,而且是可悲可叹的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