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两个文明”建设的坚强堡垒——白庄大队党支部工作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05
第3版()
专栏:

“两个文明”建设的坚强堡垒
——白庄大队党支部工作调查
中共河南省委、郑州市委、郑州市郊区区委组织部联合调查组
新华社编者按:看了河南省郑州市郊区白庄大队党支部的工作调查,令人鼓舞。我们的农业生产确实是方兴未艾,前途光明。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这个大队出现了安定团结,五业兴旺,社员生活逐渐富裕,党风、民风焕然一新的好局面。出现这样的好局面,最主要的是因为这里有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党支部。
白庄大队的经验生动地证明,只要农村基层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真正能够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真正能够坚持因地制宜地实行和完善生产责任制,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生产规划,生动活泼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能够开创社会主义农业的新局面。
河南省郑州市郊区祭城公社白庄大队,是1979年国务院嘉奖的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集体。它地处黄河故道,全村130户,637口人,710亩土地。这个大队历史上是个沟坑纵横,沙丘起伏,十年九灾,种不保收的穷地方,加上“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生产发展缓慢。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党支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工作中坚持思想领先的原则,积极落实农村各项经济政策,走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生产有了大幅度增长,在建设具有高度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取得了新成绩。1981年,全大队实现了亩产一吨粮,经济总收入达100万元,每人平均收入1,570元,每人平均分配503.7元,劳动日值3.15元,社员口粮620斤。
目前,这个大队安定团结,五业兴旺,党员、干部精神振奋,社员生活富裕,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比任何时候都好,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白庄大队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一、有一个坚强的支部领导班子
白庄大队党支部现有的支部委员,都是连选连任的,保持了长期相对稳定。支部书记白西川,1950年入党,今年53岁,是这个支部的老支书。他胸怀宽阔,思想解放,带头实干,事业心很强;两名副支书,也都是有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同志,懂政策,有技术,会管理,生产是内行;组织委员年轻肯干,虚心好学,他分管的民兵、共青团都被评为先进单位,他抓的豆制品生产,每年为集体增加1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白庄的过程中,团结战斗,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的作用,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这个领导班子能够按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农工商综合发展的新路子。白庄大队人多地少,紧靠郑州市区,有充裕的劳力资源和办工副商业的优越条件。过去,由于受“左”的思想束缚,这些优势长期得不到发挥。党的三中全会以来,他们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地贯彻党的经济政策,1980年,在保证粮食持续增长的前提下,试办了农工商联合企业。(一)大力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农业采取调整作物布局,实行因地种植,精耕细作,增施肥料,普及良种等措施,并适当扩大了经济作物面积。果林生产主要抓了科学管理,提高果品产量和商品率;对杂木林进行了更新品种,发展了桑蚕业。在畜牧业生产上,狠抓了科学饲养,提高生猪出栏率和扩大奶牛群。(二)广开门路,积极抓好工副业。他们把队办工副业的立足点放在充分挖掘、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点上,由原来的7项扩大到20项,投入劳力150多个,1981年工副业收入41万多元,占总收入的42%。(三)疏通产品销售渠道。他们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坚持国家物价政策的前提下,走自产自销的道路。先后建立了联合企业供销经理部,同郊区供销社合资开办了联营商店,在市内设立了两个饮食服务部。这样一来,不仅改变了农工副与商业脱节的状况,而且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搞活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国家、集体和社员的收入。三年来,年年超额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并向国家提供良种20多万斤,苹果150万斤,果酒20万斤,牛奶18万斤,成品猪57,000斤,各种豆制品220多万斤,总值约80多万元,每人平均贡献1,250元。三年提取公共积累587,800元。社员住房、水电、吃菜、看病、理发、洗澡、小孩入托、学生上学全都实行免费。
这个领导班子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心强,有改变白庄面貌的雄心壮志。他们都有一个摆脱贫困,走向集体富裕道路的强烈愿望。因此,决心把白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和挫折,都没有丢掉或动摇过这个坚定信念。“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头几年,白庄大队党支部遭到严重破坏,班子散了,人心乱了,集体经济垮了,拖拉机卖掉了,农电设备没有了,群众拿着口袋到外乡买粮食。1970年党支部重新建立后,新的领导班子成员面对这个烂摊子,不灰心,不泄气,排除干扰,重治穷白庄。他们发动群众讨论制定了“搬岗造田,拉沙换钱,养猪积肥,重建家园”的生产规划,带领群众开始了改天换地的战斗,白天同群众一起干活,晚上开会做群众工作,连续大干七年,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搬走了32个沙丘,填平了27个沟坑,改造土地110多亩,由过去岗洼不平的黄沙地,变成了一马平川的高产稳产田。为了根除风沙和旱涝灾害,他们又大搞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现已有11条防风林带,机井11眼,加固渠道4,000多米,为发展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个领导班子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健全,党性强,团结好。党支部在实践中体会到,没有严格的组织生活和开诚布公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组织就形不成核心,就不能很好地领导群众干四化。因此,他们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委员之间,不论长辈晚辈,不管资历深浅,有意见都能当面提出,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沟通思想,解决矛盾,这样搞生产,做工作,谁也不拉偏套,谁也不使横劲。在支部工作中,“班长”还很注意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不搞“一言堂”。凡是上级的指示,本队的生产规划、基本建设、大项开支、劳动制度等,都经支委会集体研究,由党员大会讨论通过,他们还坚持了每天一次碰头会的制度,十多年来无论是刮风下雨,从未间断,大家都自觉地到大队部谈思想、谈工作、交流情况、研究问题,因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
二、有一支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
白庄大队党支部现有党员14人。这些党员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中不怕吃苦,各自都有一门技术专长,是生产建设中的骨干。去年,全队评比中党员全被评为模范,有11人得了一等奖,其中3人还被上级党委命名为优秀党员。猪场场长、老党员陈永亮,年过花甲,一心扑在养猪事业上,爱猪如子,以场为家。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9名饲养员,人人热爱养猪事业,使集体养猪年年发展。目前,生猪存栏已有700多头。群众说:老陈养猪操碎了心,咱这沙岗薄地亩产吨粮,应该给他记头功。共产党员白玉杰,被群众誉为“苹果迷”、“老行家”。他带领20多名青年常年钻进苹果园里,打药治虫,剪枝施肥,使6,300多棵苹果树,年年丰收。三年来,每年平均为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共产党员白西山,把全部精力用在钻研酿造果酒技术上,为了掌握造酒技术,他经常带着干粮投师学艺。仅去年他领着几个辅助劳力,利用次果、落地果就加工苹果酒20多万斤,收入10多万元。
白庄大队的党员队伍之所以这样能战斗,他们主要是做到了“三坚持”:一是坚持从生产第一线的骨干中挑选发展党员对象,认真进行培养,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他们在发展党员时,不看门户大小,不拉私人势力,严格按党员标准办理。对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宁可不发展,也不降低标准。二是坚持对党员进行教育,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素质。他们根据党员不同时期的思想反映和存在的问题,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新党章(修改草案),使党员认清形势,严格按照党章办事。近几年来,没有一个党员违反党的政策搞非法活动或犯大错误掉队的。三是坚持把党员放在生产的第一线,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受锻炼,长才干。10名一般党员中有9人分别担任了大队、专业队和工副业生产组的领导职务。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奋发图强,都出色地带领群众完成了党支部交给的各项任务。
三、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白庄大队党支部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十分重视党在群众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一直把它放到首位,渗透到一切活动中去。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在新形势下,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启发、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和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才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他们做思想工作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坚持说服教育,用党的政策和事实去统一群众的思想认识。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现在还靠那种干巴巴的空洞说教是不行的,最有说服力的是群众亲身感受到的事实。1980年实行各种形式农业生产责任制时,部分党员和党外群众由于对这场伟大变革不够理解,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把责任制与分田单干混同起来。针对这种情况,党支部及时组织群众学习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文件,引导大家回顾三中全会以来本队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从而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少社员说:咱白庄按照三中全会的政策才干了一年,收入就由1979年的36.8万元增加到51万多元,要不是党的政策好,咋会有这样的大发展。同时,发动群众讨论确定本队的生产责任制形式,一致同意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二)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发展生产、关心社员的实际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多年来,他们坚持围绕生产,联系社员的物质利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去年,他们结合提高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制定了18项奖罚制度。规定有违犯劳动纪律,损坏集体财产和闹不团结等行为的,不能参加季度评奖;屡教不改的,不准参加年终评奖,有力地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近年来,他们还根据社员纷纷要求划宅基地盖新房的实际情况,统一建起了双层楼房九幢432间,80%以上的社员搬进了新居。这样,群众的实际困难解决了,思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生产干劲更大了。
(三)开展群众性做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白庄大队党支部认为,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单靠哪一个人去做是不行的,只有发动群众才能做好。于是他们采取了支部委员分包农林牧、工副业、商业运输三条线,党小组长分包专业队,党员分户联系群众,层层做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在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在青年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争当好青年”,在群众中开展“五好家庭”活动,发动社员制订评选奖励先进的条件和乡规民约,坚持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党员,每季度评选一次模范社员和干部,并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扬先进。通过这些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振奋了精神,人人都把自觉地参加劳动和维护集体利益,看成是自己的义务和荣誉,谁也不肯去做一件损害集体、违犯纪律的事,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四、有一个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好作风
白庄大队的支部领导成员,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不搞特殊,始终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不论是困难时期或是富裕之后,从不借支挪用公款,不侵占集体一分钱,不吃请,不受礼,不陪餐,不走后门安排自己的子女。他们坚持和社员同样参加劳动,同样记工,同样接受奖罚,不要额外补贴,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群众。一次,上级分配给白庄大队3名国营单位的招工指标,支部成员和干部的亲属、子女没有去一个,全部让给了社员群众。1981年,全大队每人平均分配500多元,支部书记白西川一家每人平均分配才330元。有的社员议论说,老支书为咱大家心没少操,力没少出,汗没少流,还撵不上平均水平,我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提议给他一些照顾,白西川深情地说:“共产党员是为大家谋福利的,只要群众都富了,我心里就高兴。”谢绝了对他的照顾。
白庄大队党支部,在建设新白庄的过程中,时刻想着国家,不管困难多大,不向上伸手,一切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去解决。前几年还主动把50多万斤储备粮交国家代储,并拿出1万多元现金、15,000多斤粮食和几千棵果树苗支援邻队发展生产。现在,白庄虽然富裕了,但他们事事精打细算,处处克勤克俭,十分珍惜社员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今年,这个队建豆制品加工厂房1,200多平方米,按设计仅买砖一项就需要近10万元。他们因陋就简,尽量用扒房的旧砖,结果大大节约了开支。干部因公出差,从不乱花钱,能省一分就省一分。前不久,支部书记白西川带着3个人到南方学习生产腐竹技术,他们吃饭找小摊,住宿找小店,4个人睡两张床,每人一晚上只花9角钱。
白庄大队党支部对已取得的成绩并不满足,他们决心继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更加充分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力争1982年全大队经济总收入达到150万元,每人平均收入2,000元,每人平均分配600元,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新贡献。(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