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论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06
第5版()
专栏:

论改革
严家其
建国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开展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文化事业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还不够完善,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经历了不少曲折。中国人民深深地意识到,为了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政府机构到事业机构,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进行深入持久的改革。
改革的一般规律性
任何改革的发生,决不是少数杰出人物个人意志的产物。一切成功的改革的基本前提是社会上对这种改革有迫切的要求,这是改革成功的客观条件。但历史表明,改革的成功与否不仅同客观条件有关,而且同改革的领导是否有力,改革的方针、计划、措施、步骤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关。所以,一切成功的改革,还必须具备种种主观条件。
首先,改革必须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必须有坚强的领导。同任何自发性的政治运动不同,改革是掌握政权的阶级、政党或人们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自上而下地改变制度或传统的行动。
其次,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纲领或方案。任何改革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下进行的,即使改革目标本身并不违背历史潮流,但只要改革方案本身脱离了实际,如离开本国国情,简单地抄袭外国成功的改革经验,改革也是要失败的。而且,在一个时期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另一个时期也许根本无法实行。所以,任何改革,都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实际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涉及面较广的改革,某一方面的改革势必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其他方面,因而必须在深入研究造成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弊端的根源的基础上,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改革的目标制定出改革的总体设想或总体方案。否则,改革的局部性成功往往要以其他方面发生困难或挫折作为补偿。
第三,为保障改革纲领或方案的实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一系列改革的具体措施。在着手进行改革的时候,必须认真地分析改革的条件,明确改革的步骤,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积极地、稳妥地把改革引向胜利。
第四,要及时地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人类社会的改革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改革的方案不论多么周密和完善,改革过程中还会产生许多未能预想到的问题,产生新的矛盾,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改革也会走向失败。这在历史上是有过无数次教训的。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改革要取得成功,归根到底是要求改革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要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只有最终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改革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然而,如果改革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没有可行的目标,没有科学的方案、步骤和措施,不能及时地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任何符合历史潮流的改革也不能自动地获得成功。
改革是人民的迫切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政治和社会变革。由于人民掌握了政权,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由于实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的建立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然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可能立即根除旧时代所遗留的一切弊端,加上社会主义事业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领导这样伟大的事业,也难免会产生某些缺点和错误,因而,建国以来,我们在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仍然存在着种种弊端。
在政治生活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十年动乱竟使这一根本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这固然与党和国家的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制度方面。为什么延续多年的“左”倾错误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的土地上竟会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灾难,而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不可能用正常的办法起来制止灾难的蔓延和发展?邓小平同志说得很深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比个人的思想、作风、责任,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存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职务终身制的情况下,随着个人崇拜现象的形成和发展,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就会遭到破坏。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说:“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之一。建国以来没有重视这一任务,成了‘文化大革命’得以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政治生活的其他方面,由于我们在机构设置和干部问题上没有建立起一整套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制度,长期以来,机构臃肿、层次重叠、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推诿责任、效率低下的情况十分严重。在一些部门和地区,党和政府的正确方针不能充分贯彻,官僚主义严重存在,人民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指引下,在经济工作中认真改变以往的“左”倾错误、调整国民经济的同时,在农业、工业、财贸等领域进行了一些初步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制定出科学的、周密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还不能有效地消除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许多弊端,经济工作还远远地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要求。
面对我国在政治、经济诸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实行改革成了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并在政治、经济各个领域中实行了一系列局部性的改革。例如,在各级领导机关中恢复和加强了民主集中制,加强了集体领导,反对和纠正个人专断现象;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上,改变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在干部制度上,提出了废止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制定了若干准则、规章,防止和纠正干部中的官僚主义、特殊化等不正之风;在选举制度上,实行了差额选举制,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在国家机构的设置上,中央一级开始改变以往机构臃肿、层次重叠、副职过多、效率不高的状况,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经济体制上,增加了地方的权力,扩大了企业单位包括农村生产队的自主权,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在对外经济关系上,改变了以往闭关自守的做法,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等等。这些改革,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表明,为了更好地消除我国在政治、经济各方面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等制度,有必要把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党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完成改革这一伟大事业
我们今天正在从事的改革同剥削阶级国家进行的改革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对剥削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来说,某些改革即使在客观上增强了国家的力量,但改革归根到底是为巩固剥削阶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服务的。我们今天的改革,归根到底是为了巩固人民的政权,是为人民谋幸福的。
为了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改革的成功,改革必须有坚强的领导。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中央是我们进行改革的最高司令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六十余年的历史证明,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党也一定能领导改革取得全面胜利。
为了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改革的成功,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经过缜密的研究,制定出改革的切实可行的目标,改革的总体方案和单项方案,改革的步骤和措施。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新宪法将为政治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部分——国家体制的改革指明方向。例如,在我们未来的国家体制中,将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设置国家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对国家最高领导职务实行“限任制”,确认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权力。新宪法的制定过程可以说是为国家体制的改革进行总体设计的过程。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我们还需就立法、司法、国防、干部、中央地方关系、党政关系等方面制定出具体的改革方案。在经济体制的改革方面,同样需要进行改革的总体设计、总体规划,制定出改革的总体方案。同时必须分别研究和制定计划、统计、财政、税收、价格、银行、商业、物资、外贸和劳动工资等方面的具体改革方案。当然,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都是一个历史过程,不仅需要制定出周密的方案,而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改革的步骤,在试验和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为了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改革的成功,我们还必须及时地发现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必须分别研究和制定计划、统计、财政、税收、价格、银行、商业、物资、外贸和劳动工资等方面的具体体制改革方案。当改革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既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仓促后退,走回头路,而应当认真地分析造成困难和挫折的原因,采取切实的措施,使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得到及时的妥善的解决。
为了使改革卓有成效,我们还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继续解放思想,清除理论上各种片面的、错误的观念或成见。长期以来,我们不承认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种观念实际上堵塞了改革的一切道路,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同样,当我们正确地强调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时,不承认为提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效率有实行“首长负责制”的必要性;当我们正确地强调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时,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最高领导职务实行“限任制”的必要性;当我们正确地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时,不承认社会主义现阶段,在保持公有制占优势的条件下存在多种经济成份的必要性;等等。这些对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方面的片面的以至错误的认识,长期以来成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所以,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也应当成为指导改革工作的重要方针之一。
为了使改革卓有成效,我们必须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的改革事业。人心向背,决定着改革的前途、改革的成败。改革方案、措施、步骤的科学性,决定于改革本身是否真正顺乎潮流、合乎民意。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改革是我国八十年代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而进行的一项伟大事业。由于改革必将触动机构、体制、制度和作风,触动那些过时的、落后的事物,改革的道路不会是平坦的,肯定会遇到某些困难和阻力,会产生某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在今天,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地、谨慎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坚定不移、百折不挠,中国体制改革的伟大事业一定能取得成功,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必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