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苏联食品纲要与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06
第7版()
专栏:

苏联食品纲要与农业
方萱
苏联食品纲要提出的任务是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稳定地供应居民食品。这实际上是一个改进农业解决粮食自给的问题。食品纲要实施结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最近苏共中央召开全会,讨论并通过了“1990年前苏联食品纲要”及一系列实施措施。
食品纲要提出的任务是,利用国家经济潜力,保证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稳定地供应居民食品,并改进饮食结构。实际上,这是一个改进和发展苏联农业的问题。
发展农业生产,以达到粮食自给而不是依靠进口,这对苏联来说是燃眉之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预测,苏联1981—1982年收成年度可能进口1,900万吨小麦,比上一年度增加20%;而且还要进口2,300万吨的粗粮,这几乎占世界粗粮贸易的25%。出现这种情况,连续三年歉收,固然是一个原因,但也暴露出苏联农业在政策、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严重问题。
食品纲要和有关决定的主要内容有下列一些方面:
一、改革农业管理体制。以区一级为主,把农工综合体作为一个独立的制订计划和实行管理的单位。农工综合体包括集体农庄、国营农场以及位于它们境内的食品、采购、土壤改良和水利、农村建设、农业技术设备服务公司、农业化学联合公司等一切与农业有关的部门的企业和组织。它对本区农业生产好坏负全部责任。这是地方政权对农业的新领导形式。这个作法早在七十年代中期就在格鲁吉亚、拉脱维亚等地进行试点,不久前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肯定了它们的试验。在区成立农工综合体,同时在边疆区、州和自治共和国相应建立农工联合公司,在加盟共和国和中央部长会议建立农工委员会。这一改革的目的在于把农业从生产到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以及一切有关部门拧成一个整体,克服过去各部门互不联系、对生产结果不负责任、以及不能有效地利用资金、人力、物力和科技成果等弊病。
二、发展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部门。过去,苏联农业管理部门片面追求农业本身的发展,对其他与农业有关部门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各部门发展严重失调。在“七·五”计划期间,在农工综合体投资总额中,农业占57.1%,农产品加工、运输和储藏部门占24.8%,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占18%;到“十·五”计划期间,农业投资的比重上升为73.7%,而另外两个部门的投资总和只占26.3%。因此,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一些部门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储存和运输的问题尤其突出。例如,目前苏联标准粮仓只能满足需要的一半,饲料仓库只能满足25%左右。农村道路只有17%是硬路面的。因此,农作物从收割到储藏,中间浪费惊人。据西方估计,浪费掉的粮食几乎同灾年进口粮的数字相当。
这次建成包括农业各环节在内的农工综合体,是要解决各部门平衡、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十一·五”计划期间,仅用于建设粮仓、冷藏库、蔬菜和饲料储存库及其他储存设施的投资,就比上一个五年计划增加60%。
食品纲要强调,到1990年前各机器制造部、农工综合体和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是完成耕作业和畜牧业的综合机械化,对食品工业进行技术改装。计划到九十年代,农村动力装备将达9.7亿马力,按每公顷耕地折算比八十年代高70%。“十一·五”计划要制造700种新机械。
三、进一步加强经济刺激措施。食品纲要规定一套措施,目的是“加强集体农庄、国营农场等农业企业的指标”,并加强农业工作人员对增产的“物质利益”。主要的措施有:
从明年1月1日起提高牲畜、谷物、蔬菜和其他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对亏本的集体农庄实行价格补贴;勾销亏本农庄总额高达97亿卢布的债务;国家向资金不足的农庄投资建设伙房、幼儿园、俱乐部、公路。
在农业生产方面普遍采用联产计酬的集体包工制。通过一些农庄的实践证明这种包工制能提高劳动指标、节约能源、扩大实物报酬和鼓励提高生产赢利率。
为农庄、农场进一步配备领导干部和专家,并对他们规定一系列的优待,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
四、扶助个人副业。食品纲要充分估价了个人副业的作用。据1979年底的统计,个人自留地播种面积为全苏总播种面积的3.5%。据今年4月《苏维埃俄罗斯报》的统计,1980年个体副业在土豆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为64%,水果和浆果占42%,蔬菜占33%,蛋类占32%,肉类占31%,奶类占30%。
食品纲要提出,要扶助个人副业的发展,并要求各企业都建立副业基地。
目前,苏联在大力宣传食品纲要。但食品纲要实施结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