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铜壶滴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08
第8版()
专栏:文史小品

铜壶滴漏
施连方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中路“交泰殿”里,陈列着五个水壶构成的铜壶滴漏。更有趣的是在西路的“翊坤宫”里,还存有杜甫的《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一诗的贴录。第一句即是“五夜漏声催晓箭”,漏声即是指的铜壶滴漏之声。
那末,铜壶滴漏到底为何物?怎么又会入杜甫的诗句?
“铜壶滴漏”,是古代一种计时的仪器。《周礼·夏官》上已经谈到设官以管漏刻,说明奴隶社会的周朝时,已经用简单的铜壶滴漏来计算时间了。这种古代计时仪器,分为两种:单壶和复壶。我国解放后,在陕西兴平,河北满城,以及内蒙古均发现有“单壶”,是西汉初期(约公元前100年)使用的计时工具。“复壶”为两个以上的贮水壶。而古时著名的“复壶”,属于元延祐年间(1314—1320)的“漏壶”,是“用四只铜壶,由上而下,互相迭置”而构成的计时仪器。现在,“故宫”陈列着的“铜壶滴漏”(亦称“漏壶”),也是属于“复壶”的类型,它比“元延祐年间”漏壶的组成,多了一只贮水壶,是由“五个壶”构成的。
“铜壶滴漏”古称“漏刻”、“刻漏”、“漏壶”。“铜壶滴漏”名称来自唐诗人温庭筠的诗句“静听得铜壶滴漏,夜月微残”。(见《白雪遗音·马头调·好梦儿》)而杜甫把漏声写入诗内还有一段小小的故事。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秋,郭子仪率领的唐军打败安史叛军,收复了首都长安。肃宗率众官从凤翔回到长安。杜甫时任左拾遗,同朝为官的诗友有王维、贾至、岑参等。他们时相唱和,歌咏唐室的“中兴”。其时贾至写了一首诗,题为《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于是,僚友们纷纷和诗。杜甫的和诗即是:“五夜漏声催晓箭”的这首七律。诗中描绘了大明宫的景色:桃花竞艳,旌旗翻卷,燕雀逐风,香烟氤氲,这一切都是杜甫在侍奉早朝时,耳听铜壶滴漏,所看到的绚丽春色,所以铜壶滴漏之声也就自然而然地入了杜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