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万县桐油生产为啥发展缓慢?著名桐油产区万县的桐油生产发展缓慢,近几年总产量竟还低于五十年代的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7-10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万县桐油生产为啥发展缓慢?
著名桐油产区万县的桐油生产发展缓慢,近几年总产量竟还低于五十年代的水平
桐油用途广泛,国内外市场紧缺。四川省万县地区历来盛产桐油,产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四川的四分之一,其质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是,多年来这里桐油生产发展缓慢,且有下降趋势,值得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五十年代,这里平均年产桐油8,800万斤,1955年最高达1.18亿斤。进入六十年代以后,产量趋于下降,平均年产6,300万斤。到七十年代继续下降,1979年只收购3,900万斤,1980年回升到1.09亿斤,但去年又降至6,000万斤。
万县地区桐油生产为什么发展不快呢?据我们了解主要原因有三:
一、桐粮矛盾没有很好解决。产桐区一般是山区,由于那些地方耕作条件差,加上桐树荫地,影响粮食产量,桐区农民的口粮一直较紧。过去,卖桐没有奖售粮,农民毁桐种粮。前年万县地委从省分配的大山区补助粮中拿出一部分作奖励粮,规定每交售100斤桐籽奖售粮食10斤,这对发展油桐生产起了促进作用。广大农民希望稳定这一桐粮挂钩的作法。
二、科学管理跟不上。桐油生产缺少科研、试验资金,人们见籽就种,不分优劣,造成广种薄收,产量低而不稳。加上管理粗放,促使品种退化,结果期推迟,盛果期缩短,衰老期提前,植株变小,株产变低。五十年代,平均株产2.7斤,现在下降到不足一斤。
三、产销脱节,经营体制不合理。长期以来,农民把桐籽或桐油作为原料,廉价卖给粮食部门,其利润并没有返还给农民,也影响了农民种桐的积极性。1980年,万县赶场公社经省政府批准,试办了一个桐工商联合公司,搞产、供、销一条龙,所得利润通过各种途径返还给农民。这个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该公社原有油桐65万株,两年就增至115万株。有的同志根据赶场的经验,建议改革桐油产销的现行管理体制。 本报记者 罗茂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